进入下半年后,申城轨道交通的建设捷报频传。今天,14号线浦东段地下区间实现了全部贯通,为后续铺轨、调试以及明年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作为本轮轨交建设规划中,最后一条横穿中心城区的骨干线,14号线超过7成的车站位于中环以内,在市中心已经有10多条线路覆盖,与第一轮轨交建设的时代相比,工程不仅要挑战更深的作业空间,还要兼顾到对上盖密集交通和既有楼宇影响,施工难度可见一斑。那么,在地下钻出58公里的一路上,这条14号线的建设者是如何一路过关斩将的呢?
今天上午,14号线浦东大道站下的盾构推进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已经做了20年盾构的老法师彭文俊,反复提醒着大家做好各个点位的观测。“这个就像我当初太太在生我女儿一样,有这样一个焦急的心态,应该是既是喜悦,又是焦急。”
事实上,地下区间的盾构技术在上海非常成熟,施工方也经验丰富,之所以大家对眼前的这次盾构推进如此紧张,主要还是由于这一段区间所处的位置特殊。
“它周边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顶上是在建的东西通道,不具备垂直运输的抢险条件。”
也就是说,这次盾构不但是在一条已经挖出的隧道下方施工,还要在抢险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作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作业方引入了地下冻土技术,将零下30度的盐水通过200多个注水孔,注入盾构的区间内。
14号线发展有限公司现场项目经理李福峰介绍,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把水变成冰冻的,这样就防止水系在进洞的时候渗透,保证一个进洞的安全,还有对整个主体也是一个加固。
整条14号线横贯东西,由嘉定封浜至浦东金桥,途径了管线最密集、交通最繁忙、楼宇密度最高的中心城区,还需要先后穿越 20次正在运营的轨交线路,施工难度可想而知。比如同样在浦东大道上的昌邑路站,地下空间达到5层,被业内戏称为"汉堡王站"。
14号线发展有限公司14号线15标项目经理周群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最上面一层南北向的是江浦路隧道,下面一层是东西向的,东西通道,全线就是在浦东大道下面的,再下面一层是14和18的换乘大厅,再下面一层地下四层是14号线的轨行区,再下面第五层,是18号线的轨行区。
从高空俯瞰,昌邑路站与周边的居民楼仅一墙之隔,向西几百米便是黄浦江。还要在地下水本就充沛的环境下,下挖到目前地铁建设中的最深记录35米。
上海建工现场项目经理宋为宾说,“每往下挖加深1米,风险是成倍地往上升,挖得越深,离承压水越近,当挖到35米4这个深度的时候,一个是7层水,还有一个9层的承压水,如果说用一个管子,把这个7层水引上来,这个水可以喷25米高的水柱。”
施工中,如果一不小心发生地下水渗透,那么不但危及基坑本身,还会使周边建筑出现沉降。为了控制这一风险,施工方首次使用了深达66米的地墙,将整个基坑包裹其中再行施工,有效控制了周边环境中地下水的冲击。
周群表示,通过现在第三方测量,包括施工测量,对周边房屋管线基本上已经控制住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沉降了。
还有紧挨着的14号线歇浦路站,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车站基坑只能设置在杨浦大桥的两根桥墩之间,离桥墩最近的距离不到4米,为了确保大桥安全,施工方时刻监测沉降幅度,必须控制在5毫米以内。
14号线第一项经部警力陈骥解释,杨浦大桥它本身受到潮汐的影响,比如说在春夏期的时候,它桥墩会偏个2毫米,然后到了秋冬的时候,又会往回去2毫米左右,然后施工的时候,要保证这2毫米的稳定,不能再去累积,所以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一些意外因素。
今天下午三点,14号线浦东段的最后一台盾构机顺利破洞而出,这也意味着,整条线路浦东区域内的地下空间已经全部实现贯通。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科峰表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采取的措施,方案越来越可靠,包括精细化施工的程度越来越高,也是为了考虑到周边老百姓的出行,尽量少做一些动拆迁 占道施工的工作,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跟尝试。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恩蟾 洪焕铨 李刚 王毅 编辑:范燕菲)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