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书封
我们知道在丝绸之路上,在千年的时间维度里,东西方的物产进行着交流,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被运到西方,波斯的珍珠玉石、香料、多种蔬菜水果等东方土地上没有的物产则来到东方;物产的交流只是一部分,随之而来的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当丝绸在罗马流行的时候,当地人惊呼婚姻关系的根基正在动摇,因为男人通过丝绸衣服可以看到女人的曲线,从而对女人失去想像;当瓷器在波斯湾流行的时候,催生当地的瓷器仿制业高度发达,进而当地人发明了用钴来做“青花瓷”的工艺,而青花瓷后来成了中国瓷器的标志风格。
青花瓷
这只是“丝路”上交流的极小例子,在这片网络上,伴随物质交换而来的是对彼此文化的认知,文化的交流在这里从未间断。作者说,“丝绸之路上的智慧空间与神学空间十分拥挤,神邸和宗教派别、神职人员和地方首领在这里相互竞争”,然而,正是这样繁忙的丝路上,诞生了影响全世界的宗教文化。人们久而久之可能忘却了这一点:宗教发端于此,伟大的城市造就于此,东方的荣光令人难以想象。很多人认为罗马是西欧文明的祖先,却忘记了它与东方紧密相连,事实上,西方的宗教、文化、财富、生活方式,在很多方面受到东方影响。
丝绸之路上的织物
《丝绸之路》插图
作者特别提到,全球化在这些年似乎是个热词,但事实上,2000多年前就已经有全球化了,而且全球化得非常彻底。
当然东西方交汇处从来都是繁华与战乱交织存在,这里独一无二的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觊觎垂涎的大有人在,掠夺与征服、反抗与独立,在漫漫的岁月里,反复发生,以至于很多问题似乎已成死结、无解。
不妨让眼光放得离现在更近些,对于“丝路”以及“东方”,怎样才算真正的了解?怎样才算做对了?作者以相当篇幅仔细追溯了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的“作为”,可以说,给出了极为明确的结论。
早在二战结束前,对亚洲中心地区的控制权争夺就已开始。前苏联在伊朗的经营使美国不安,美国开始将大量的援助资金投向伊朗,试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并且为伊朗提供军事与技术支持,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下注之快,甚至连英国都追赶不上,当美国在中东地区开始打造自己的附属势力时,英国人对美国的在中东的“光明前景”非常嫉妒,当然,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
美国曾经与伊朗“勾结”、与伊朗反目,与伊拉克交好,与伊拉克分裂;在阿富汗、叙利亚,美国也都做过类似的事,美国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塔利班政权建立联系,并一再要求对方交出本·拉登,5年后发生的“911”事件表明这种联系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美国不是不知道亚洲的心脏地区有多重要,它采取的方式是“一直与魔鬼掷骰子”,每一个决定都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一个方案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最终进退失据。作者说,“近几十年来的局势表明,西方在应对该地区时,缺乏一种站在全球史角度的、更高更广的观察力”。
这大概跟西方社会没有真正认识东西方交汇的这个地方以及“东方”的价值有关,作者说,他小时候最钟爱的一份礼物就是一张世界地图,“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一直告诉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称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事实上,地中海很明显就不是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地中海’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也就是‘地球的中央’,事实上,真正的地球中央并不是那片分割欧洲和北非的海域,而恰恰是位于亚洲的心脏。”
“丝绸之路”相关的国家众多,历史漫长,很多国家的宗教、文化、社会结构有着极大的差别,可能正是这样的差别,使得碰撞从未停止,也使得东西方连接的地方始终是世界潮流的真正枢纽,各种思想、习俗、语言、文化都在这个大熔炉里,从未丧失过它的生命力。
如今的丝路,基础建设正在火热进行,新的道路、新的城市、新的机场正在不断出现,这里再度成为能源与财富交换的通道,也再次成为文化与艺术交流的舞台,看得见的网络与看不见的网络在这片区域同时编织着。作者说,“西方国家也处在十字路口上——如果它们的时代还没有结束的话”,而对于那些很长时间里西方没法给出答案甚至深陷其中的困惑,可能“新丝路”以及“东方”会给出答案。
(编辑:张梦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