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中国总理也去了。主办方在官网上对于本次年会的展望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未来一年将是一个“永久性危机”时期,还是决心、韧性和复苏的时刻?对于这个问题,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未来繁荣的机遇所在,由中国释放出的积极信号,是论坛最希望听到的,同样也是世界最希望听到的。
其实,中国代表团首次“亮相”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可以追溯到1979年。巧的是,也在这一年年底,1979年12月28日,政企合一的国营企业上海市对外贸易总公司(SHANGHAI FOREIGN TRADE CORPORATION,简写SFTC)在上海市对外贸易局的基础上成立,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领导上海各对外贸易公司经营有关进出口业务。
这个公司就位于外滩27号。外滩27号这栋楼其实是19世纪怡和洋行,Jardine&Matheson,远东最大英资财团,不断翻修造的,当年这里是怡和洋行总部的所在地。
80年代中期,国家提倡发展外贸代理业务;1985年1月1日,外贸总公司政企分开,改为综合性外贸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与属下的各专业分公司和工贸公司脱钩,由领导关系转为合作关系。
当时中国实行外贸代理制,外贸只有国企可以做,普通的工厂并没有进出口权,需要找到外贸公司代理,而有进出口权的公司又是有配额的,很多企业就要通过这些外贸公司的配额,才能将自己的产品出口。
所以汪小姐这样的人,是很多工厂必须巴结的,我看到一个外贸人这样讲当时的真实情况,“如果想要配额,就一定要去外贸大楼预约,他们就给你20分钟或半个小时,谈完就走,没有再谈的余地。”
在电视剧里,阿宝没有工厂,没有配额。但是因为有香港的哥哥帮忙注册公司,所以可以用港商的身份,在外贸公司申请到了配额指标,利用“三来一补”政策,从日本进口设备,并通过救下在外白渡桥“错跳黄浦江”的“小宁波”,找到了加工厂,最终成功拿下订单,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这也是整天忙着帮科长集邮的汪小姐,在外贸公司立下的第一功。
“三来一补” 指的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与“补偿贸易”,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来样等,由中方提供场地、厂房、劳动力,按照外商要求组织生产、加工装配,全部产品外销,中方收取加工费的一种贸易方式。
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叫太平洋手袋厂,成立于1978年,在广东东莞。在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这种模式下,使得中国制造,“世界工厂”使国内经济快速崛起。
但是那个时代,啥机会都是转瞬即逝,时代变迁飞快,政策也是一年一个样。
最后一集当中,宝总感叹,政策变了,外贸局改制,“外滩27号”的丝绸科、服装科、纺织科、针织科、家纺科“五朵金花”,告别了历史舞台。
这“五朵金花”,其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中之重。而五个科室所构成的,也是今天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业务。就算到今天,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
1994年跨年,宝总一个人在外滩看烟花,而其实,就在一个多月前,11月18日,东方国际集团成立,这个东方国际就是由“五朵金花”代表的五家专业外贸公司联合组建而成的。
您有所不知的是,这几年进博会热闹的背后,也有一家大放异彩的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其实就是由原东方国际集团和上海纺织集团联合重组而成,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集团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
电视剧里,宝总1997年在川沙种地,虽然我们不晓得,这块地十几年之后,是否是迪士尼,玲娜贝儿的家。但是,我们知道的是,中国的外贸事业,并没有因此停止。
90年代中后期,外贸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体框架。同时,国有企业改制,“下岗潮”催生“个体户”,更加大量私营外贸企业登上舞台。
当然,就像《繁花》里,爷叔有一句台词:天气不会一直好下去的。2005 年,根据中国入世协议,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配额取消。中国纺织外贸人再度转型。
宝总,汪小姐,小宁波,范总等等,演绎的商海浮沉,其实就是一代又一代外贸人在高峰和萧条间闯出的一条血路,我们现在的习以为常,都是几代人摸着石头过河闯出的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