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珍珠”“必吃榜”餐厅、销量榜单第一名……这些标识,往往会成为吸引食客光顾的流量密码。近日,上海警方首次侦破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有商家就是花钱购买假冒的点评类网站标识牌匾,摇身一变成了人气餐厅。
有市民表示,在一家悬挂大众点评必吃榜牌匾的餐饮店就餐,但线上查询时却并没找到,而且店内餐品口感较差,疑似虚假宣传,于是报警求助。普陀警方在接到报警后立即会同该美食榜平台工作人员前往该店铺,鉴别店内悬挂的牌匾。结果显示,涉案牌匾与平台正规发行的牌匾字体排版结构不符,系假冒产品。经查,该牌匾系餐厅老板在某奖牌制作网店内购买。
那么这些制作假牌匾网店在哪?警方调查取证后发现网店位于外省某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排摸后,警方在外省某地抓获了在网上销售假冒牌匾的嫌疑人陈某和李某,并在他们各自经营的线下店铺内,查获大量印有“必吃榜”“黑珍珠”等标识的假冒牌匾。
据嫌疑人陈某、李某交代,两人在一次聚会时,偶然选择了一家必吃榜挂牌餐厅,当天店内客流量巨大,两人便认为是门口所挂标识起到了作用,随机动起了歪心思。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陈某、李某、林某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于曾经购买过该假冒牌匾的商户,警方已逐一上门开展法律告知和批评教育。此外,针对网上还有大量销售此类牌匾网店的情况,警方也将与平台沟通,作进一步处理。
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正是看中了商家认定必吃榜能给餐厅带来客流,制作假必吃榜牌匾就能为自己带来利益。那么,必吃榜是什么?挂了必吃榜牌匾的餐厅就一定好吃吗?据了解必吃榜,实际上是由大众点评平台根据过去一年,用户贡献的真实消费评价数据 综合评选出的美食榜单。2024年的大众点评必吃榜包含了119座城市的2797家餐厅,商户数、城市数均达历年新高。
有商家表示入选必吃榜后,不仅提升了店铺的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新客人,为店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流量。上榜后店铺的营业额 至少提升了10%。 记者查阅评选规则后发现,必吃榜评选主要考虑了几个方面。首先,该商户在平台获得的评价必须真实可信,没有诱导好评、炒作等干扰评价秩序的行为。此外,口味和长期稳定营业也是硬性标准之一。除此之外,上榜商户还需符合 该城市日常消费水平,满足用户日常用餐选择。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餐厅在考察期内没有发生如证照不全、食品安全问题等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此次出现的售卖假必吃榜牌匾事件,大众点评平台负责人表示,这些假冒牌匾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平台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目前,平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 线上线下的审核机制,与警方合作打击假冒行为,并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标识牌匾的防伪能力。
那么,这次的事件是否暴露出部分榜单评选、维护机制存在漏洞?评选榜单里上榜的商家是否真能符合消费者期待?对于信任榜单的顾客,该如何保护好他们不上当受骗?特约评论员谷松今天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采访时表示,这些“黑珍珠”、“必吃榜”餐厅评选公信力的核心在于能否反映出餐厅的真实情况。也就是说这些被评选上必吃榜的餐厅菜肴的口味是真的好吃。而对于这种评选之后的监管也尤为重要,只有监管到位,评选才变得有意义。
该如何去监管?由谁来监管?对此,谷松表示,首先作为评选方应该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在日常维护中压实监管责任。因为平台既有监管的专员,同时也有地推人员,如果一个地区突然出现很多这种所谓虚假的榜单,可以借助大数据在后台去进行筛选,一旦发现有商家挂假牌匾应立即查处,而不是让消费者在沦为虚假宣传的受害者后,再通过警方来调查这一事件。
此外,行政执法部门也要不断的夯实自己的责任,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对造假行为实施顶格处罚,形成“一次失信、处处受限”的震慑效应。这样才能对整个行业的风清气正形成一个好的引导和导向,才能让评选活动回归价值发现的本源。
编辑: | 陈昱卉 翟静 |
责编: | 彭晓燕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