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1日至7日,是由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立的“世界母乳喂养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目前在全球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20个国家参与此项活动。
其实,中国人对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一直都很高。但是,对于很多新手爸妈来说,仍然存在一些困惑。在“母乳喂养周”来临之际,医聊君走访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母乳喂养团队,总结出5类最常见的误区,请专业医护人员来为大家答疑解惑~
误区一:
宝宝出生头几天,妈妈奶很少,只能先添加配方奶,等下奶了再给宝宝吃也不迟?
这是错误的。
等下奶了,再给宝宝哺乳就太迟了!如果没有特定的原因,宝宝出生后第一口奶自然应该是从妈妈乳房上吸到的乳汁。
宝宝出生头几天的初乳被称为“软黄金”,是一种特别适合新生儿的营养浓缩液。浓缩的初乳跟宝宝的胃容量完美匹配的,出生头几天,让宝宝按需哺乳,她就能获得生长所需。
初乳中有更多的白细胞、抗体以及其他抗感染物质,能够保护宝宝免受产道中细菌、病毒及一些传染病的侵袭。初乳中的寡糖具有轻泄作用,促进胎粪排出,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误区二:
因为没有早点请“开奶师”,所以下奶晚了、涨奶了?
下奶晚、涨奶……和有没有开奶师没有关系。
觉得自己下奶晚、或者突然乳房就如石头般坚硬的妈妈们,请对照这样一句口诀“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检查一下自己,在产后初期是否做到这些呢?
其实初乳在孕16周左右就开始产生。分娩后随着胎盘的娩出,乳房即开始全能力泌乳,通过宝宝的吸吮,刺激大脑分泌泌乳素和催产素。
妈妈越是延迟启动哺乳,就越是会导致一系列的哺乳问题,如乳房肿胀、乳汁分泌减少、婴儿含接吸吮问题等等。因此,妈妈应该在分娩后尽早开始母乳喂养,不限制哺乳时间次数,这样让奶水来的更早、更多。
误区三:
在产后最初的几天,特别需要限制哺乳时间,这样可以预防乳头疼痛或破裂?
事实上,减少哺乳次数和时间与乳头疼痛无关,不舒适的哺乳姿势、含乳方式才是乳头破裂疼痛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最初的几天,下奶期到来之前,更是不应该设定哺乳的限制时间。频繁的吸吮不仅能够增加乳汁的产量,更便于宝宝学习、探索哺乳技巧,这样反而能避免后续一系列哺乳问题的发生:如乳房涨痛、下奶延迟、新生儿黄疸、宝宝体重增长不良,以及不必要的配方奶添加。
误区四:
宝宝母乳是否吃得足够,就看宝宝哺乳后能睡几个小时?
睡眠不是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可靠指标。
文献证实,有时宝宝越是缺乏卡路里,越是容易睡觉。判断宝宝吃饱的可靠指标是:观察宝宝24小时内大小便的次数、颜色及量;宝宝的皮肤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其生长发育的指标。
误区五:
是药三分毒,只要妈妈用药就要断奶?
服药并不是断奶的理由。
相反,当妈妈在生病时,宝宝更加需要母乳来增加免疫力。
其实许多药物都和母乳喂养是兼容的。妈妈需要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同时权衡利弊风险。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母亲在使用药物时不要轻易断奶。如果决定不哺乳,也要注意定时挤奶,以维持泌乳量。
母乳是妈妈给宝宝的第一份礼物,是37°的爱,母乳的优势是任何配方奶都没有办法仿制的。
愿每一位妈妈与宝宝都有一段美好的母乳喂养时光。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伊罕 编辑:曾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