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陵路上的这家面包房有些特别,在店内工作的,大多是在附近精卫中心进行日间康复的学员。
面包店的房子属于市精神卫生中心所有,2009年起,他们用低廉的价格把这些门面房出租,但作为交换条件,店家必须拿出8个岗位,为精神疾病康复者提供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的实训。34岁的马超就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他曾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店实践三年来,病情没有再反复。而这也是全市范围内,率先接纳这一特殊人群回归社会的实践基地。
按照流行病学统计,上海人口中,像精神分裂症这样重症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达1%,抑郁症达6%左右,如果再加上焦虑和其他心理、精神卫生问题,上海18岁以上人群中的精神和心理卫生问题总体患病率高达16%。而在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中,至少有三成以上是青壮年,当他们病情趋于稳定,准备重返社会时,往往格外艰难。
48岁的张勇之前因夫妻感情破裂而精神崩溃,前后三次入院治疗。2010年,康复出院的张勇四处求职,却四处碰壁,因为只要用人单位用他的身份证号码查医保记录,过往病史就一目了然。为了找到工作,他只能想尽办法伪装。
好在街道有为慢性稳定期精神障碍人士提供日间康复与职业训练的阳光心园,这才让张勇在生活没有着落的时候,找到了寄托,但是阳光心园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单一的交流对象,毕竟无法比拟真实的社会环境。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也并不意味着张勇们就完全回归社会了。
为了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打通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上个月,市精卫中心联手21家企业,共同成立精神障碍者职业康复实训基地。这次,张勇终于通过面试,进入到一家厨卫公司上班。
区区21家爱心企业的数量尽管有些微不足道,但这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编辑:余寒静)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