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光源、蛋白质设施等一大批“国之利器”一定绕不开,它们守望着张江的科学星空,不仅是探索基础科学奥秘的“武器”,也像“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顶尖科研机构、科学人才来到上海,落地张江,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范围的“最强大脑”,如何在张江打开一扇扇科学大门,让策源动力生生不息,张江有它的魔力。
在张江示范区临港园,朱光亚研究院有着一间中试基地,这里可以说是基础科研和产业化的"桥梁"。
"请保持当前姿态",迈入这个安检仪稍等片刻,屏幕上立马显示出测试者身上的所有物件,钥匙、钱包、刀具…不仅是名字还能准确显示出物件在身体的位置,比如钥匙的确是装在右边前面的口袋里…而这个"黑科技"的最重要核心就是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的"太赫兹",这项技术无论在安检成像、高速通信、还是生物医疗等领域都将有无限可能。
不过,想要得到"太赫兹波"并不容易,一直以来,产生太赫兹波的主要设备都只能靠进口,但就在2019年底,在张江示范区一切有了转变
——“我们能够突破国外一系列的在太赫兹源这一块的卡脖子情况,让我们国家在太赫兹源上实现自主制造”,上海朱光亚研究院太赫兹项目研发经理孟令超告诉记者,中国有了这样的底气,靠的就是朱光亚研究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研发制造的太赫兹核心组件。
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积累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朱光亚研究院建立10个院士组成的战略委员会、2个院士工作站,这为在张江实现从0到1得跨越有了"最强大脑"。
就在去年年底,国际首次太赫兹海面远距离通信试验成功在滴水湖上完成。2年时间,朱光亚研究院成果转化项目7个,孵化创新公司10家,因为创新源头"最先一公里"和上海落地产业化"最后一公里"的精准对接,张江有着这片"沃土"。
“打通基础科学和应用创新产业创新之间的双向通道,上海有着多年积累的产业化团队,当产业化的团队和顶尖的原始创新团队充分的对接 ,在一定程度上它会反向牵引我们这些科学家把相应工作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
强链补链,互为补充,在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总工程师田广看来,这就是张江的沃土。
而在张江示范区的核心园,国内顶尖研发机构也正慢慢展开它们的蓝图,比如,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来了,带着全国顶尖的人工智能学科入驻张江核心园。
一堂看似普通的微课,背后却是浙大上海高研院带来的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盘大棋。学生遴选于浙大、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六所高校,学分互认,证书共签,11门课程由人工智能领域院士以及百度、商汤等国内外人工智能头部科技企业授课,这堂AI+X微专业解决的不仅是国内人工智能课程、教材奇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搭建国内自主的AI平台。
去年6月,来自浙江大学的"最强大脑"和张江"牵手",依托人工智能的前沿基础,将打造计算机、金融、生物三个创新实验室。如今浙大上海高研院一方面正在"筑巢",最近正在做什么?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周如鸿概括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招兵买马。
在全球范围内的招聘,包括像诺奖、图灵奖顶尖的人才,还有Mit35岁以下35人这样的年轻的才俊,目标是在5年后浙大上海高研院能够达到100个特聘研究员,500人的团队。
从上海本土到全国各地,再到全球纳贤,可以说,这是十年里张江示范区入驻的科研机构变化之一,为"最强大脑"汇集张江伸出橄榄枝,张江有着它的底气:十年来,张江示范区集聚了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33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1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40所大学,包括69家中央部属研究院所、3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学元素所带来的人才元素的注入,让张江这十年鲲鹏展翅。也许在这些“最强大脑”看来,张江不光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更多的是一个科技创新的标杆,因为这里集聚了一大批优秀高科技企业,来到上海就可以很快地融入进来,利用这里完整的生态链去开展工作。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怡 师玉诚 实习编辑:骆惠)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