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接近尾声,8月19日,辽宁本溪桓仁满族自治县虎谷峡景区玻璃滑道又发生事故,造成1人死亡,20多人受伤。这已经是自2011年以来,有报道可查的第八起滑道事故。滑道事故屡屡发生,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发现,这些滑道在设计、施工、审批、监管等诸多环节都存在漏洞。
8月19日,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山谷中下起了雨。沈阳江氏商贸公司正组织旗下20位员工和经销商前往虎谷峡景区参加旅游团建。而滑道事故中的死者正是其中的一名男性员工。有人回忆,在同行的伙伴和其他游客中,这名男性是第一个进入滑道的。在下滑过程中,由于雨水进入滑道,沾湿了玻璃,导致后方游客滑行速度失控,在巨大的冲击和推压下,这名男性当场死亡。
根据上传到社交网络的现场视频来看,20多位游客不同程度受伤,现场血迹斑驳,一片狼藉。这些伤者事后被送往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大沈阳盛京医院等多家医院接受治疗。盛京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云会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介绍,受伤最为严重的游客被诊断为脾脏破裂,左肾破裂,左肾周出血等,经过连夜抢救,病人已经在20日做完手术,进入ICU观察。而其他游客则有颈椎、腰椎、胸椎、尾椎、手、脚等骨折以及颌面部、眼部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根据已有的报道发现,因降雨未及时关闭滑道,导致悲剧发生,这早已不是第一次。可以看到,近十年来的滑道事故,其中很大比例,都跟下雨有关。
2011年,江苏宜兴竹海景区大理石滑道,游客在雨天相继追尾,4死24伤。
2017年,湖北武汉木兰胜天景区玻璃滑道,游客在雨天连续撞击,1死3伤。
2019年6月,广西平南佛子风景区玻璃滑道,游客在雨天撞破护栏,1死6伤。
2019年10月,江苏无锡华西村玻璃滑道,十几人在雨天滑出轨道冲进树林,2死多伤。
这些滑道事故,都发生在下雨天。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开业两年,花费重金打造的4A级虎谷峡景区,为什么没能吸取这些血的教训呢?
辽宁回龙湖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虎谷峡景区负责人冷贵才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区早就将“下雨玻璃项目全停”作为死规定,事发当天,是20多名游客全部进入滑道滑行之后,天才下的雨。
另一位景区员工也证实,游客进入滑道后突然下雨,事故发生以后,雨又停了。“这是老天爷的事,不怨人,怨天”,这位员工感慨。
但是对于这个说法,沈阳江氏商贸的员工江锋并不认可。他也是此次受伤的游客之一。江锋回忆,当天下午景区一直有降雨,并没有停过。
究竟雨是什么时候下的,需要等待本溪事故调查组查明后才能知晓。但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调取了桓仁满族自治县8月的天气预报后发现,事发前一天,8月18日,桓仁县是中雨,而19日,则是大雨。景区员工也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承认,事发之前,其实已经下过一场雨。员工们用棉被擦干滑道玻璃后,再次卖票,放行了游客。
对于一遇到下雨天,危险系数就成指数级上升的滑道项目,景区理应有应对降雨天气的“提前关停、计划关停”预案,而不是心存侥幸,听天由命。因而,景区至少存在管理不到位、缺乏应急预案的责任。
此外,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放行20多位游客进入滑道,景区同样存在管理漏洞。在医院中,有受伤游客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大家滑行时并没有拉开距离,而是串成串一起下滑。
景鉴咨询创始人、旅游舆情智库专家周鸣岐认为,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每次滑道上只应该有一名游客。“一个人完全滑完了,才能放第二个人下去”,周鸣岐分析,在实际市场操作中,景区为了节省时间,利益最大化,往往选择让游客鱼贯而入,接连下滑,“一旦出现事故,就会接二连三地相撞”。
除了没有天气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存在疏漏,这些屡屡出事的玻璃滑道,在设计建造上是否存在隐患呢?看看新闻Knews记者用无人机对出事滑道做了近距离拍摄,可以看到,滑道的主体部分大都隐藏在树林之中,外界很难看清滑道内部的情况。400多米长的管道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事故发生后,滑道上的游客无法找到逃生自救的出口,外界也难以进入营救。更有同为滑道从业人士分析,这段高度落差75米,长度450米的玻璃滑道弯道少、直道多,倾斜大,缓冲少,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
安徽景秀旅游投资开发公司负责人,同为滑道从业者的龙涛指出,这条滑道最大的问题是除了顶棚外,两边是铁丝网不密封,雨水可能会在一两秒之内快速灌满整条滑道。而目前市面上九成的玻璃滑道两边都改成了玻璃墙,可以减缓雨水进入的速度。此外龙涛通过图片视频观察,认为虎谷峡的玻璃滑道缓行段设计过短,游客在转弯或者临近出口时难以将速度降低,在高速行进下可能会撞击到滑道侧壁,或者在出口处飞出滑道,砸在地上。
一年前,看看新闻Knews记者就曾做过滑道相关调查,这些设计缺陷可以说是国内“事故滑道”的通病。广西平南佛子景区的滑道、四川“孩子的院子”的滑道,都存在陡坡过长的问题,很容易产生超出安全范围的速度;而江苏宜兴竹海景区的滑道,其弯道过急,不足以缓冲下滑产生的冲力。一旦遇到下雨,这些缺陷就会被放大数倍,悲剧从而发生。除此之外,更大的安全隐患是,国内滑道的设计公司、建设公司,多为景区开发建设的从业者直接转型而来。不但公司营业执照里面没有从事滑道建设的资质,建设方的能力也参差不齐。
投入商业运营的游乐设备,其实需要专业的设计施工和严格的规范。看看新闻knews记者查询了几家出事滑道的建设公司,广西平南佛子景区出事滑道的建设方——河南沃星园林栈道工程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景区吊桥、栈道、观景台等建设,从其公司名称、官网,均看不出从事滑道建设的痕迹。湖北木兰胜天景区内的事故滑道,则是由石家庄瑞东园林栈道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完成,同样不具有建设玻璃滑道的资质。
调查过程中,看看新闻Knews记者接触的多家公司都坦言,玻璃滑道是新兴游乐设施,还未被纳入国家强制标准。而大多数建设方都是半道出家。图纸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维护,风险评估,要不就是自己摸索,要不就是企业间相互参照。龙涛甚至说,许多建设工人在掌握基本技术后就拉出队伍单干,依靠的只是经验。
当问及虎谷峡的玻璃滑道由谁设计建造,冷贵才表示,自己的施工方和验收方都十分正规。但是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追问,建设公司和检测机构的准确名称是什么,冷贵才却以相关合同已经上交事故调查组,时间太长记不清为由,未能提供准确信息。
那么,虎谷峡这条玻璃滑道是否接受过政府审批,日常是否受到政府部门监管呢?看看新闻Knews记者首先来到了桓仁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询问。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市场监管局只对已经被纳入《特种设备目录》中的游乐设施进行设计、制造、安装、改造、检验等环节的检查。由于玻璃滑道不在目录之内,因此市场监督管理局并不对此负有责任。
不属于特种设备,那么玻璃滑道作为一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是否会监管它呢?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看看新闻Knews记者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工作人员表示安监部门只承担死亡事故的调查责任,对于前期建设审批方面并不知情。
得知看看新闻Knews记者吃了闭门羹,龙涛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目前像他这样的建造商面临的事实往往是“我去批,他(政府)不给我批”。
强制性标准迟迟没有出台,又长期处于监管盲区,这使得造价不高,回本迅速地滑道,成了景区争相建设的游乐项目。龙涛介绍,玻璃滑道的正常造价在3000元左右一米。据冷贵才透露,虎谷峡的出事滑道造价为530万元。滑道建成后,受到了游客极大的欢迎。每张票售价40元,景区开业两年来已经累计吸引100万人次的游客乘坐滑道,收入约4000万元,接近建设投资的8倍。
而社交短视频的普及,更让它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点。在低门槛、低投入、高曝光、高回报的刺激下,不仅国内大型景区纷纷兴建滑道,游乐园、度假村、甚至农家乐,也都纷纷开建小型滑道。没有监管和标准,这些滑道往往存在关乎人身安全的潜在风险。
在离本次事故发生地不远的本溪大峡谷景区,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到了一条与虎谷峡极其类似的玻璃滑道,生意并没有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说,他们保证雨天不营业。
但看看新闻Knews记者看到,这里的游客们依然没有保持足够间距,依然是成群结队地进入滑道滑行。如果这时突降大雨,或者前方突然堵塞,悲剧未必不会发生。
周鸣岐分析,我国各景区可能已经建起了上千条类似的玻璃滑道。对于这些商业形式和设计上必然存在安全隐患的游乐设施,他认为应当尽快纳入国家相关强制标准中去。上海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姚昆遗则认为,国家提倡简政放权,鼓励发展旅游业,并不意味着安全要被放在第二位。“对于存在不安全因素,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绝对应该把它们卡住,把它们列入负面清单。”姚昆遗呼吁已经造好的网红项目可以先停一停,没有造的先不要批准开建。
近几年来,无论是景区还是政府部门、建造商,常常把“玻璃滑道是新兴事物”挂在嘴边,但其实从2011年第一起已知的事故开始,它便不再新了。在呼吁标准和监管尽快跟上的同时,游客们也应该主动评测旅游项目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遇到下雨天气,绝不能再上滑道。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朱厚真 刘宽漾 编辑:小真)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