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看落日照片中的老先生拉起小提琴,为中山医院医疗队送行。
驰援武汉的那支“陪你看日落医疗队”,今天(4月1日)将返回上海。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共136人,2月7日从上海前往武汉,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两个病区(20和22病区,共80张床位),收治的均为重症及危重患者。
在武汉全力救治病患50多天,医疗队现已圆满完成任务。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山医院获悉,截至3月24日,这支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已有114名重症患者经治疗后出院。
“回首近两个月,我们所有医疗队员全心全意付出专业能力和热血,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任务。”临行前,医疗队医生李锋感概道。
4月1日,医疗队齐齐整整的136人,将搭乘东航班机回到上海。
临别前,老先生为医疗队拉小提琴
在武汉驰援的这些天,他们留下许多“传说”。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或许是这个瞬间。3月5日,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医疗队的刘凯医生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
3月5日,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医疗队的刘凯医生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本文图片均由中山医院提供
落日余晖下两个身影,病人和医生,这个温暖的瞬间感动无数网友。有网友因此把“陪你看日落医疗队”这个亲切称号送给他们。现在,这张照片还挂上了中山医院大楼外墙,激励着所有医护人员和患者。
目前,老先生病情已大为改善,接近出院标准。3月31日,李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老先生身体状况持续好转,之所以还没出院,因个别指标还未达到出院标准,医疗队让他暂缓出院,继续接受医治,直到所有指标全部达标。
这位老先生曾是音乐学院教授,还是武汉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刚收治进来时,他病情非常重,生活无法自理,情绪低落。李锋记得,当时每次他去查房,都看到老先生把饭菜原封不动地放在旁边的桌上,不愿配合治疗,甚至盐水吊完都不打铃通知护士。
中山医院医疗队队员喂老先生喝粥。
不过很快,医护人员的真诚和耐心打开了老先生的心结,他们彼此建立信任,他才开始积极配合治疗。数十天来,医生不断为他调整治疗方案。现在老先生已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下床走动,进行康复锻炼,自己整理东西,每天的心情也很好,偶尔还为医护人员引吭高歌。
李锋说,3月30日老先生得知中山医院医疗队要回上海,为感谢这些医者悉心的救治,“老先生又为大家拉了一首小提琴”。
3月12日,老先生病情不断好转,已可以下床。
专业精神从上海复刻到武汉
与老先生之间的医患故事,只是这支医疗队在武汉奋战的一个小小缩影。自抵达武汉起,医疗队每天都在迎接挑战,亦在不断超越。
许多医护人员记得,刚到武汉时,摆在他们眼前是一个由普通病房改造的重症隔离病房,设施尚不完备。而他们面对的则是一种“完全陌生的病毒”。
克服恐惧,改善环境,尽快投入救治工作,几乎是所有人的下意识。“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克服了自身的恐惧,适应了新环境,然后全面投入到治病救人的轨道,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为全体医护人员感到自豪。”李锋说。
入驻武汉后,头几天医疗队快速配齐了病房必需的医疗设施,分门别类归置。病房各区域的医疗、护理、用药等管理流程被快速重新建构。有二十余年重症病房护理资历的护士长潘文彦,有一条朴素经验作为标准:“抢救时,医生说要插管,护士就要随时能拿出需要的东西,不能有一分一秒耽误。”
“我们来了,就是要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这是医疗队所有队员的心声。经过一开始的磨合,与疾病“交手”,医疗队逐渐开始将专业、严格与精细的精神从上海复刻到武汉前线,两个病区里,患者出院的好消息频频传来。
医护人员为病人送果蔬和营养品。
3月11日那一天,9名患者集体出院,医疗队员们高兴坏了。病房的患者也很开心,微信名为“开心果黄超英”的60多岁老太太,透过窗户拍了一张朝阳蓬勃升起的照片发在医患沟通群,称医护人员“似霞光四射”,向他们致敬。
要想取得好成绩,少不了平日背地下功夫,这支医疗队自有其根深蒂固的精细化管理制度。
每天早晨6:45,白班医疗队员准备前往医院的时间,“班车上的医护沟通会”此时也拉开序幕。通常,医疗队队长罗哲要先总结前一天的工作,嘱咐所有人做好防护,再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所有队员们在车上探讨如何改进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流程。
班车上的沟通会,队长罗哲与其他队员讨论。
到下午6点,所有当班的队员又须碰头,逐个复盘重症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探寻“最优解”。到了晚上10点,他们还要再次在微信群做个补充讨论。
日复一日的坚持,重症患者陆续康复出院。“专业、严格与精细,这要体现在救治患者的每一个环节。”医疗队领队、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在前线这样要求队员。
武汉已开始复苏
除了治病救人,中山医院医疗队在前线还做了许多事,据澎湃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名队员“火线入党”,表达积极请战之心。
医疗队员照护病人。
3月12日,一系列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临床实战“公开课”启动录制制作,参与授课的全部为中山医院医疗队的医学专家。全球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抗疫一线的系列“公开课”,有望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宝贵经验。
课程项目负责人朱畴文说,“公开课”汇集一线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的心得,系统阐述了疾病发生、诊断、流行病学分布、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疾病的预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涵盖了高流量氧疗、抗病毒、无创通气、有创通气、ECMO、循环支持、血浆等各种治疗方式。
3月31日,回家的前一天,医疗队在武汉站好最后一班岗,当天当班的医护人员,一大早像往常一样乘车前往医院。
“城市已经苏醒,我们明日回沪。”当天清早,刘凯医生发出一条朋友圈。
他在文字下方,配上乘车途中用手机拍下的短视频。可以看到,武汉长江大桥上的车流逐渐多起来。冬去春来,这座“沉睡”两个多月的城市,正在一点点坚韧地复苏。
李锋也注意到这一点,他说武汉的烟火气已经开始恢复,原有的生机开始显现。
“这两天武汉街面的车辆和行人已经多起来了,我们非常开心地看到,这座城市正在恢复元气。”他说,武汉最难的时候已经熬了过去,“我们非常庆幸,我们挺过来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