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心内科,是一个见证过很多悲喜故事的地方。这里是很多无计可施的心脏病患者的最后一站,而其中不少人已经到了疾病的终末期——心力衰竭。
李德明是一位来自山西的心衰患者,自去年9月发病,他曾被下过病危通知书,也曾“死里逃生”,但如今再次发病,心衰的情况更严重了。到今天为止,他从老家医院转来北京医院已经三个星期,然而双下肢的浮肿却始终没法消除,胸腔内还不断有多余的胸水渗出。蒋文溪医生只得每天给他抽胸水。
李德明心肌细胞的淀粉样变,使得心肌收缩功能大打折扣,心力衰竭持续,存在随时猝死的风险。
找到病因,刻不容缓。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同时传来。好消息是,病情的迷雾逐渐拨开;但伴随而来的坏消息是,病情的复杂程度令医生始料不及、令家属措手不及。
另一边,万兆云丈夫的病情更为凶险。我们知道,正常人的心跳一般是每分钟60-90次,但是这位外表健壮的山东大汉的心脏,却长期保持着每分钟120次的剧烈跳动。“超负荷”的运转令这颗心脏不堪重负,二十天前,它渐渐停了下来。
刘培清的病来得凶险,压垮的不仅是妻子的柔弱肩膀,还可能是一个原本幸福圆满的家庭。好在,李德明和刘培清二人这回都与死神擦肩而过,被一起转到北京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成为同病相怜的病友。作为全国知名的心衰中心,这里承载着他们重生的希望。
几天后,刘培清的病因先有了眉目。
对于他的病,医生决定给他做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是指通过将电极导管送入心腔,释放射频电流杀死局部细胞,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性手术。怀着治愈的希望,双眼通红的王兆云看着丈夫被推进了手术室,她能做的,只有虔诚的祈祷。
术前准备很充分,手术方案也很明确,但其中隐藏的危机却鲜有人知。要知道,蓝点所在的位置,可是薄如蝉翼的右心耳,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心脏破裂。
医者仁心,不光是全力以赴救死扶伤,也要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施海峰知道,打通不同科室之间的无间配合,才是对病人真正的负责。之后,刘培清被转去了心血管外科,等待择期手术。
外科手术的前一天,刘培清心脏血管造影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今天发现的是这一个
从这个冠状动脉出来了一些毛细血管
正常应该往心脏里面去了
异位起搏点是哪来的
很可能跟他先天的异常有关系”
知道了丈夫的情况后,王兆云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可是这个看上去有些柔弱的女人一回到病房,便很好地克制住自己,不紧不慢地给丈夫喂饭。这时候,他们的儿子和弟弟一家也赶到了医院,一起等待至关重要的一天到来。
上午九点,麻醉后,手术正式开始。刘培清的心跳依然以每分钟130次的速度剧烈跳动着,似乎也预示着这场手术的紧张凶险。
止血钳夹住心耳的一瞬间,监护仪上的数字跳转到了每分钟73次。冠状动脉上的异常血管处理完毕,手术便结束了,总共仅用了44分钟。
手术顺利,监护室外的王兆云悬着的心终于落地。她和儿子紧紧依偎在一起,等待着他们最亲的人苏醒、康复,用伟岸的身躯重新撑起这个家。
互相关心,时时陪伴。在这场与病魔抗争的持久战里,温暖的亲情是最好的良方。虽然对李德明一家来说,他们的前路未知,痛苦亦如影随形,但是一家人相互厮守,相互扶持,不曾放弃,就始终有希望。
院长谈心
在这一集里我们遇到了两个疾病:
第一个是临床容易漏诊的疾病:心脏淀粉样变。
我们把这个疾病跟恶性肿瘤同等对待,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目前还是通过免疫抑制和心脏移植来进行治疗。
第二个病例反应了各个科室一起合作的情况。
在国内的一些医院,收到内科的病人内科治疗,收到外科的病人外科治疗,没有把病人当成一个整体。随着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协作会对病人的治疗更好。要以病人为中心,制定一个统一的方案,才能更好地处理疾病的事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黄伊罕 编辑:刘清扬)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