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长途车去外地,相信很多人都有过体验,尤其是年长一些的,甚至还遇到过车票紧张,买不到的情况。然而,随着高铁和民航网络的铺开,私家车、网约车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普及,如今,乘坐长途汽车正逐渐成为回忆。
近年来,上海长途客运站的总数已几乎腰斩,还在运营的,也大多冷冷清清,整个行业似乎不得不面对眼前的衰退期。对于这个不少人认为的“夕阳产业”,未来,长途客运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暑运来临,长途客运总站的候车大厅内,老一辈带娃出行的不少。高铁路网未能覆盖的城镇也能直达,再加上价格实惠,是长途大巴的优势。
“泰兴坐高铁要转车的,我们还带个小孩,不如乘大巴,直接到泰兴。”“高铁要两百四十多元,这里只要九十元。”乘客们纷纷说道。
但长途车的硬伤也很明显,耗时实在太久。“比如说去山东青岛,高铁只要几个小时,快得很;而坐长途车正常的话要超过十小时,现在年轻人也不在乎多花一点钱,所以导致我们现在长途客运出现客流下滑非常严重。”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营运部经理徐云德如是说。
运营方介绍,2010年前后,长途客运总站日均可以发送大巴1000辆次,旅客3万人左右,而到如今,只剩下不到200个班次,客流量则降到了3000人左右,只有之前的一成。
长途客运南站的情况更为艰难,候车大厅缩到了原来的一半,站里连快餐店都关门歇业了。
上海长途客运南站站长苗培成表示:“之前候车大厅基本上是能坐满的,现在还有一半呢,客座率还是不像之前那么满。”
近两个月来,站里日均班次不到500班、客流不足5000人,半个月的客流,还抵不过十年前一天的客运量。眼下,还能够勉强维持的班线,也只剩下了舟山、南通等一些高铁网络还没有触及的近沪区域。
客运大巴的没落,作为一种趋势,实际已经延续多年,客流并非消失,而是换到了高铁、飞机、私家车等其他更便捷的出行方式。如今还在勉强运营的线路中,不少也已经到了亏本的边缘。也有想做点市内包车生意的,但很难竞争的过主业做市内的公司。
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总经理助理胡海松表示:“以前要300多辆车,现在萎缩到50多辆车,有大量从事省际包车和市内包车的汽车公司,想要从事这一块不是很现实。”
2020年9月,新修订落地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为长途客运行业放开了定制班线、灵活停靠,即上即走等试点。希望通过政策的扶持,来为行业纾困。“比如设置一些驿站、招呼站、简易站,来满足一个乘客的一个需求。企业要落实一个安全主体责任,比如说实名制、安全检测。”市道运局客运处副处长殷波说道。
不过,这些试点,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算太理想。客观上,有疫情的影响。同时,不少客运企业旗下还有着许多个体承包经营的车辆,管理和服务理念还跟不上转型的需要。
现如今,道路客运的功能必须重新进行定位,除了是铁路客运的托底补充,也要能为老百姓提供相对个性化、多元化的出行方案,政府部门也在和企业一起,寻找从困境中转型突破的可能性。
殷波表示::“对一些高铁抵达不到的线路,进行一些定制客运的试点,帮助企业在做运营方案。”
上个月,停运3年的“就医专线”重启,把外省来沪就医的旅客,零换乘送到包括中山、华山等9个医院。一个月来,从普陀、舟山来的客流有了2成左右的增幅,这让企业尝到了些甜头,打算在暑期内继续推出一些“旅游+”的班线,与高铁形成差异化竞争。
上海长途客运南站副站长王俊称:“外面的几个省市也在大力推广,从6月5号到现在,实载率还是比较高的。”
上海交运巴士客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健则表示:“我们会规划一些原本是直达目的地客运站的线路,进行一些延伸,延伸到比如说旅游景点、一些旅客需求比较旺盛的具体点位,充分发挥出班线客运点到点、门到门的运营优势。”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恩蟾 谢丹青 翟煜森(见习) 摄像:汤捷 王思远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