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它诞生于吴淞、过度于徐汇、发展于江湾,最后以名校之姿闻名于全国,本期我们就来讲讲这所百年名校的那些往事。
复旦大学正门
复旦大学的前身为“复旦公学”,它的诞生源于“震旦学院”的一场校务风波。“震旦学院”即后来的“震旦大学”,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于1903年在“徐家汇天文台”创办,1905年时马相伯与共同管理该校的法国天主教会之间就课程设置及校务管理等事宜产生严重分歧后被迫离校,法国天主教会神父南从周上任后因改变马相伯原既定办学方针从而又引发了大批师生相继离开“震旦”,后马相伯便是在此基础上于同年另外创办了新校“复旦公学”。
“复旦公学”于1905年9月14日在吴淞正式开学,在办学初期除了马相伯外,我国著名翻译家、教育家严复也曾在其中起到过比较重要的作用,如在筹集经费、制定学校章程、主持新生入学考试等事宜上都能看到他忙碌其中的身影。新校不仅继承了自“震旦”时期延续下来的多门课程用外语教学的传统,而且对于“国文”的教学力度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强,如在《复旦公学章程》中就有“每月末(学生)应交国文作文一二篇…如果学生有意唾弃国学,虽录取亦随时摒弃”的规定,充分彰显了复旦在创办初期就是一所中西并重的学校。1912年时“复旦”的校址在马相伯等人的争取下由偏远的吴淞迁至位于徐家汇的李鸿章祠堂继续办学(具体校址即现华山路复旦中学)。
华山路复旦中学
李登辉校长是复旦校史上无法绕开且必须重点介绍的一位人物,他祖籍福建同安,出身在印尼,毕业于名校耶鲁,在教育领域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服务、牺牲、团结”是其对复旦精神所提出的定义。1913年他被复旦公学董事会推举为校长后带领着“复旦”师生们走上了一段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复旦”教学的基本雏形也在他任职期间得以基本确立。在他出任校长初期,学校经济困难,李校长通过开源节流、财务公开等方式千方百计的为学校节约经费,学校也因此在不久后就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
李校长
1917年学校在新增大学本科并改名复旦大学后,李校长为了能给学校师生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亲赴南洋各地为学校组织募捐并有幸在校董唐绍仪(辛亥革命中“南北和谈”北方代表、中华民国首任总理)等人的帮助下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氏兄弟和富商黄奕住(后来“北四行”之一中南银行的董事长)等处募得巨额捐款从而得以在江湾购地建造新的校区。江湾新校区于1920年开建,至1922年基本完成初期工程,学校大学部也由此开始迁往新校址办学,之后学校规模在富商郭子彬等人的捐助下被进一步扩大。
复旦大学子彬楼
李校长执掌下的“复旦”在文、理、商等各学科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文科领域,复旦曾先后由陈望道、邵力子、刘大白、伍蠡甫等人主持教学,积极鼓励学生接受新思想、学习新事物,如陈望道在复旦任教期间就曾通过开设文法修辞课等形式尝试以唯物辩证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后来就有不少学生在他的影响下参加了当时的文字改革运动。值得一提的是,陈望道自己后来也曾出任过复旦大学校长一职。
陈望道
在理科领域,复旦在金通尹教授的倡议下设立了土木工程系并兴办实习工场,该系后来成为当时复旦最具规模的系科之一,据说当时该系的许多学生在尚未毕业时即受到了众多单位的青睐,纷纷前来争相邀约;此外由郭任远教授在理科内设立的心理学院(后改为生物学系)也是当时复旦的一大特色,曾培养出童第周、冯德培等一大批该领域内的著名学者。
在商科领域,复旦是当时全国大学中最早设立商科的学府之一,曾先后由李权时、李炳焕等经济学名家主持,学生人数也时常居当时复旦全校各系人数之首,曾为国家输送过大量该学科的人才。
复原的复旦大学老校门
另外“复旦”也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光要关注本院系的课程,而且在国文、英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门必修课上也必须做到全部通达。学校的优质教学后来在世界上也被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据赵少荃所著《复旦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文中所述“从20年代复旦学生以成绩优异享誉国内外。在国外留学的,成绩都很好,因此许多美国大学对复旦的学分一律予以承认。30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等五所大学,以复旦学生成绩甚佳,准予优待免试入学”。
复旦大学老图书馆(现校史馆)
李校长在任期间的“复旦”也是非常支持学生参与爱国运动的,在“五四”、“五卅”、“一.二八”、“一二.九”等知名历史事件中,都能看到大量复旦爱国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身影,李校长甚至还为此在“复旦三.二五”事件中遭到军警殴打,事后他不顾自己安危,公开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当局的迫害与诬陷,全力保护救国会的学生干部。1936年夏李校长因“学生爱国运动”问题在国民政府当局的压力下被迫辞职,结束了其在复旦23年的校长生涯,但此后其对复旦的关怀却并未因此而终止,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李校长与留沪师生继续艰难维持复旦在沪的办学并以“三不”(不向敌伪注册,不受敌伪补助,不受敌伪干涉)坚决抵制后来日伪势力的干涉,得到了当时广大爱国民众的一片赞誉之声。
1947年11月19日为复旦操劳半生的李校长因病逝世,在其逝世后的一年半后上海解放,复旦从此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复旦大学相辉堂
-END-
本文亦发布于“王阳明66 说上海”微信公众号。集笔者“数年走访收集总结之精华”的《觅.境—上海滩二十四小时》已与广大读者见面,现已在各大网店有售,大家如感兴趣可以关注,如需笔者的“签名本”也可在“王阳明66 说上海”公众号中进行留言。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