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一档电视文博节目的热播,让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很多身边人的眼里,这位2014年从复旦大学调任上海博物馆的“新掌门”,这些年的状态就是一个字:忙。
“2017年,我们一年办了八个临展,到年末的时候,我们甚至因为三个临展厅全摆满了,只能利用我们的大堂,办了一个和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的一个合作的展览。然后呢,因为大英博物馆的展览开了29个夜场,这个在博物馆界内大概也比较少见的”,杨志刚告诉记者。
杨志刚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走进上博中国古代青铜馆,除了享誉世界的大克鼎等丰富文物收藏。最大的特色,是这里拥有相对完整、成系统的中国古代艺术陈列。夏商周等青铜时代各个时期、全国各地出土的各种器类精品,在这里都有展示。
“我们上海博物馆最初的展览形式,五六十年代是历史陈列,是按时代整个都有,而不是艺术门类陈列。大概经过近几十年,我们几代人的收集、征集,还有海内外收藏家的捐献,逐渐形成了几个完整的艺术门类。青铜、陶瓷、书画,各自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门类的陈列。这种系统的展览,大概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专家葛亮向记者介绍。
50年代初的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最初的馆址位于南京西路325号的跑马总会大楼,与当时的上海图书馆在同一栋楼内办公;1959年10月,上海博物馆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办展条件有所改善;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现馆舍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
“93年,上海人民广场这个馆开始动工,到96年是全面建成开放,我觉得这一步踏出去,踏得非常准,也非常有利,那一刻也正好是上海在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的时刻,那么上海博物馆,应该说是呼应了我们上海这座城市要求改革开放的这样的一种呼吁和使命,我们把这个社会担当,担当起来了”, 杨志刚说。
屈晓丹,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上海博物馆的第一批讲解员。在她的记忆里,1999年上海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联袂举行“古埃及文明展”、2002年上博联手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和2017年夏天的“大英百物展”,大批观众在上海博物馆门前大排长龙,观众的热情,让她印象深刻。
上海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联袂举行“古埃及文明展”
“埃及展,因为它出来了很多木乃伊等等,大家都是在传说当中听到的事情,但是现在可以看到了,所以全社会一下子就轰动起来了,我们的观众量猛增啊,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排队的,每天排队排得最长的,整个都要在人民广场一半都要排掉了。这就是大展的面貌,到现在为止仍然如此”,屈晓丹告诉记者。
近些年,中国的文博事业经历了飞速发展。博物馆的展览早已不再是简单地把文物摆出来、挂上去就行的事情了。到任三年多,杨志刚一直在思考博物馆的坚守和创新。在他看来,包括上博在内的中国博物馆,目前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优质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把观众放在心里。
“现在的博物馆,应该去和公众,去建立一种新型的一种互动关系。我们这些活动,其实都是在这种新型的互动关系之上,我们来评价它是不是有成效,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上海博物馆,从办展览到做研究,到科学管理,到基础业务,文创、社会教育、文化交流,形成一个整体的综合实力”,杨志刚说。
今年8月,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考古队抵达科伦坡,开始了中斯合作考古项目,在阿莱皮蒂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中国北宋时期的瓷器及斯里兰卡本地陶片,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中斯合作考古
国庆节前,杨志刚率代表团前往斯里兰卡,签署了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合作备忘录。这是中国博物馆与斯里兰卡文化机构首次缔结联合考古项目,今后5年,双方将在考古发掘研究、专业人员交流、文物保护和科技分析、博物馆展览与教育等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上海博物馆,改革开放以后,就是说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是走在很前沿的。这些年,我们一方面保持和巩固我们在这方面的已有的这个强项,同时也在“一带一路”的框架里面进一步拓展,我们和大概有七八个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些合作的拓展,能够确保上海博物馆在未来几年能够在“一带一路”方面,做一些比较深入的建设性的工作。这次斯里兰卡,就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布局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点”,杨志刚说。
如果追溯中国最早出现的博物馆,1868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父在上海建立的“震旦博物院”是其中之一。当历史走过150年之后,上海这座城市拥有了120多家博物馆,记录下岁月变迁中的风云激荡。
对标世界,全球各大顶级博物馆无一例外,都是所在城市迈入世界顶级城市行列的通行证。作为城市地标之一的上海博物馆,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上博东馆也已经破土动工。上海博物馆将致力于成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对上海城市最大的贡献是,它是具有世界标识的一个文化标杆。在上海博物馆可以看到,上海这座城市它的文明所达到的一个高度。我们每天尽管限流8000人次,但是每天都有大批的人排队要进入博物馆,或者等候着要进入博物馆看展览,那么他们既是为历史上的那些精美的文物、辉煌的历史所吸引,其实也是为我们当代的上海这座城市,尤其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所叹服,这个两个东西是互相辉映的。上海这座城市,它未来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就是上海博物馆要去达到的、要去攀登的高度”,杨志刚说。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金普庆 訾力超 编辑:陈佳雯)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