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翻开新篇章。上个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在国家层面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规划。长三角城市迎来一股“都市圈热”。
参与都市圈建设,为什么会成为长三角各城市的普遍选择?东方卫视《中国长三角》栏目请到浙江省嘉兴市市委书记张兵、安徽省宣城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静波和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教授一起做客演播室,共同探讨都市圈给长三角城市带来怎样的发展想象空间?
浙江省嘉兴市市委书记张兵表示,融入上海大都市圈,让嘉兴受益良多。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当中,嘉兴市的南湖区、平湖市、海盐县和海宁市都被划入南翼拓展带,更是如虎添翼。目前嘉兴有7条轨道交通,马上要兴建都市联运的航空中心。在科技创新上,嘉兴也是G60科创走廊的发起城市之一,这些年来承接上海的科技辐射也非常明显。这两年嘉兴的百亿大项目有27个,这也获益于接轨上海,参与上海大都市圈,能够得到各种资源的溢出。
安徽省宣城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静波谈到,加入南京都市圈,一直以来是宣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一个主攻的方向。南京都市圈成员,产业的关联度比较高,产业链也具有互补性,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能够实现一个错位的发展。南京都市圈具有丰富的科教和人才资源,这些是宣城短板的地方。借助这种南京都市圈的资源优势,可以为宣城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一种支撑。在生态环境的共治共保方面,通过一些项目的合作,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实现了共同发展。
对于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关系,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教授表示,这两个概念有联系,但是相互之间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2019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就城市化和都市圈的培育发展提出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城市群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的载体。城市群里面,有一个1小时通勤圈的概念,大城市能不能把周边一个小时圈子内的城市能够带起来。这是我们国家在实践都市圈过程中间的一个布局。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伟,是《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主要起草者,他认为安徽和江苏历史上都属于江南省,人员相近、地缘相亲、文化相通,有着不可割裂的天然的社会联系。同时南京是长江沿线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下游的内河第一大港。长江黄金水道就联系了南京和皖江城市带,这种自然而然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也使南京都市圈的范围不断地往安徽方面延伸。
事实上,长三角城市不仅热衷“加圈”,有些还同时加入了两个都市圈,那么在不同的都市圈之间,各个长三角城市是如何协调发展的?对于这个问题,张兵表示这是一个竞合的过程。比如像海宁,是紧邻杭州的,可以通过杭海城际铁路和杭州实现通勤化的轨道交通。像浙大海宁国际校区,就是杭州的资源落户在海宁。那么毗邻上海的像嘉善、平湖、海盐,更多地接受上海的资源辐射。像南湖秀洲,那就是左右逢源。
宣城加入了南京都市圈后,还被列为杭州都市圈的观察员城市。于静波在节目中分享了宣城的实践经验。宣城先从毗邻地区的一体化融合发展做起,首先在南京都市圈这边,加快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在杭州都市圈这边则加强宣城和湖州毗邻地区的合作发展。
对于跨省都市圈的发展是否会出现重叠,孙伟认为跨省的都市圈,协调难度肯定要比在一个省内的跨市的都市圈协调难度更大。有一些重大事项要上升到两省层面,甚至要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协调。国家之所以第一个批复了南京都市圈规划,也正是看重南京都市圈在过去的20年中,跨省的协调机制有一些很好的经验积累和基础,可以为全国其他都市圈的建设提供示范。
圈与圈重叠,圈与圈竞速,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变得越来越常见。这种变化,源自国家顶层设计正在突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怡)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