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州河中心城区两岸贯通静安段的全线贯通,市民眼中的苏河两岸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漫步河畔,欣赏越来越美的岸线景观,用耳朵聆听苏河历史、用指尖触摸苏河文化,则是静安区苏州河畔的滨水空间,正在努力打造的方向。
在上海的一个录音棚里,专业的配音艺术家正在朗诵着关于苏州河的诗歌。这些声音作品,将会陆续出现在静安区的苏州河畔。
青年朗诵家、诗人吴斐儿说,“ 它会在花坛上、长椅上、扶栏上,大家扫码就能听见,这些文字记录了上海静安苏州河段的四季,它的人文、它的历史、它的美景,这些诗在读的时候 内心也非常享受。”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艺术家们朗诵的100首作品,选自一千四百多首向全社会征集来的诗歌。参与创作的选手,上到86岁高龄的老者,最小的甚至只有小学二年级。比如,六年级男生赵弘毅创作的这首《苏河人,静安梦》,承载三代人对母亲河的情感。这首诗,不仅被录制成音频,更被镌刻在了苏州河四行仓库段的栏杆上。
静安区风华初级中学六年级学生赵弘毅说,“我奶奶和我的妈妈,小时候对于苏州河是怎样的感想,她们小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有怎样的经历,我再实地到苏州河看一下,看看苏州河到底有哪些变化,正好有为苏州河写诗的机会,来表达我对她的情感。”
冬日暖阳下,静安区的苏州河畔,不仅可观看、可聆听,还因为一块可以触摸的金属版,让生活在城市中的这样一群人,停下了脚步。
为了帮助盲人认知苏河建筑、了解苏河历史,征集来的诗歌还用盲文的形式,被镌刻在了静安区苏州河畔的栏杆上。
余锦熠说, “原来都只是听旁边陪同者说,这边有什么,这边有什么,我妹妹平时带我出去玩,她也会念给我听,但是我现在可以在苏州河边自己摸呀,这个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现在就有好多我的同学,朋友就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实际上,在静安区"诗话苏河"的工程中,盲人不仅是受助者,更是参与者。9名残障人士,参与诗歌朗诵录音;盲文翻译,更是这个群体自己完成的。
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韩颖说,“我们很自豪,我们的母亲河,拥抱的是我们所有的人。”
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调研员张众表示,“市民的文化参与是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我们市民对苏河湾的感情 ,有了表达的空间,有了参与的空间,有了体验的空间,这样也让我们苏州河贯通工程,真正做成一个有温度的民心工程。”
随着苏州河中心城区两岸贯通静安段 景观提升工程的不断完善,静安区还将进一步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用文旅项目“赋能”苏河内涵,打造升级版的“漫步苏河湾”。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施政 编辑:胡琰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