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24日打到8月24日,俄乌冲突整整半年了。
世界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俄乌冲突将会长期陷入僵局。要说退让,那不可能,谁也不肯先低头!要说大幅升级,好像也不会,双方还保有一丝理性,俄罗斯貌似不会扔核弹,美国也不会亲自下场。
但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大师米尔斯海默不这么看,他认为,不能排除美国直接干预,俄罗斯使用核武的可能性。
这,是危言耸听吗?
我在之前的视频里,说过一个词儿,叫做“mission creep”,意思就是说:行动偏离了既定目标。
而俄罗斯和美西方,可能都已经都掉入“mission creep”的陷阱了。
俄罗斯的“初衷”是:北约不东扩,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美西方的“初衷”是:保卫乌克兰,并达成有利的停火协议。
但半年下来,米尔斯海默认为,双方都变“激进”了,彼时的“小目标”膨胀成了此时的“大目标”。
俄罗斯的“野心”明显变大,几个月来加大了对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领土的控制。俄罗斯会放弃好不容易得来的“战果”吗?明显不会!
乌克兰则一心想要夺回失去的领土,包括克里米亚。美国是不“打”趴俄罗斯不罢休,不仅想打赢这一仗,还想通过严酷的经济制裁削弱俄罗斯,寻求俄罗斯的战略失败。
我觉得这可能有点像经济学原理中的“沉没成本”,你投入的越大,越不肯放手,甚至有可能为了“回本”而“持续加仓”。
这会让回旋的空间越来越小,双方越来越剑拔弩张,恨不得彻底压垮对手来赢得胜利。
更糟糕的是,各方还都觉得自己能赢!普京说过: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泽连斯基说过:俄罗斯一定会被打败!美西方则笃信自己的“制裁”+“援助”策略,觉得俄罗斯撑不了太久。
既然如此,谁会放手呢?米尔斯海默判断,俄乌冲突有面临灾难性的升级的可能性。
何种情况下,美国会亲自下场?
美国给武器、给情报、给培训,给军援,其卷入程度已经远超最初的设定。所以,就算拜登多次强调,不会派兵进入乌克兰,这话又能作数吗?
米尔斯海默认为,三种可能的场景,会导致美国亲自下场战斗!
一,冲突长期持续,一时半会赢不了,也找不到外交解决方案。美西方不得不面对通货膨胀、能源短缺,和民众越来越强的厌战情绪。为了快速摆脱泥潭,美国可能会选择冒险,例如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飞区,或者派遣小股地面部队进入。
二,战事走向不利,眼看俄罗斯要赢,乌克兰要输,美国有可能直接下场扭转败局,毕竟之前投入了这么多,实在丢不起这个人。
三,意外事件导致冲突升级,例如美俄战机在波罗的海上空发生撞击,又或者俄军轰炸了乌克兰的某个训练基地,无意间炸死了不少美国人。这种意外会引发汹涌的国内舆论,逼迫拜登政府出手。
何种情况下,俄罗斯会使用核武?
普京说过:核战争中不会有赢家,核战争不应被发动。但俄罗斯也说过,当民族遭遇生存危机时,会考虑动用核武。
我想,这就是“核威慑”理论的现实应用,让美西方一会儿放心,一会儿又焦虑。
曾有学者认为,核武不会轻易被使用,常规武器的比拼更为重要。但也有学者认为,如果笃信核战不会爆发,人类可以高枕无忧,那就是过于天真和乐观了。
米尔斯海默显然属于后者,他给出了俄罗斯使用核武的三个场景。
一,美西方亲自下场战斗,这意味着要在俄罗斯家门口大打一仗。俄罗斯人会认为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从而激烈反应。
二,乌克兰奇迹般地越战越勇,甚至可以夺回失去的领土,这也可能被俄罗斯认为是一种“生死存亡”的威胁。
三,冲突旷日持久,俄罗斯持续性失血。为了快速锁定胜局,俄罗斯或许会对一些军事目标使用战术核武器。相较于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的威力相对较小,鉴于美西方不愿卷入核战,战术核武未必会引发核报复。
你赞同米尔斯海默的分析吗?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媒一直在渲染俄罗斯的“核威胁”,主要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 继续拱火,毕竟美国可以由此加强北约的凝聚力,并且卖卖军火。
第二, 在俄方缺乏国际话语权的情况下,通过舆论战让俄罗斯“身败名裂”。
半年前,米尔斯海默曾写过雄文,指出俄乌冲突错在美国,激怒普京错在西方。因此我们不能排除,他确实有些担心。毕竟冲突起来了,谁也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理性。如果有人自称知道俄乌冲突的最终走向,那一定是连蒙带猜。战场形势的升温或降温,没有人可以完全预知,就像当年没人知道,斐迪南大公之死会成为一战的导火索一样。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6个月漫长的战事,我们仍然觉得这只是一个序幕”。
这句话,有些无奈。我们整个世界,都在为这场冲突付出的沉重代价,但没人知道未来将走向血腥消耗还是和平终战?各位怎么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