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解放上海被称为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赢得了全国最大城市的攻坚战,并且城市几乎没有被损坏。政权交替,城市却得以保全,并被完好交回到人民手中,民心安定。这一伟大奇迹究竟是如何造就的?当年还有哪些不被外界所熟知的历史细节?2019年,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曾推出八集系列报道《解放传奇》,解密这段充满智慧的传奇。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让我们再度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隆隆的炮声敲击着上海的夜幕,在黎明的曙光中,上海迎来了战火洗礼后生命的新篇章。解放伊始,共产党人接手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远东第一大城市”,废墟和垃圾随处可见,角落里遍布脏乱污秽,“黄赌毒”遗毒严重,一场对城市的“清创”运动,迫在眉睫。
为大上海“清创”
在老上海人的记忆里,解放前夕的闸北区蕃瓜弄,是一个噩梦般的地方。当年这里遍布着78条臭水沟和俯拾皆是的垃圾粪便,蚊蝇密布,臭气熏天。 躲避战争背井离乡的难民们,在“滚地窿”里勉强度日。
当时的“滚地窿”是没有屋顶与墙壁之分,用竹片做骨架,形成一个半圆形,上面盖上破芦席、破麻包,一头用破物堵住,另一头挂上破草帘或破布做门,就成为“房子”了。“滚地窿”都很矮小,人要爬着进出,里面没有桌椅床铺,是由稻草、芦席和破棉絮组成的地铺。就是这样狭小得无法转身的地方,经常要挤上五六口人。
到1945年冬,上海的“滚地窿”有3800余间,居住着两万多人,成为当时旧上海最大的贫民窟之一。老百姓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我们是住在棚棚头,盖是盖的破被头,吃是吃的盐钵头,穿是穿的破布头,鞋子还要露出脚跟和脚趾头”。
当年离租界一箭之遥的肇嘉浜,是棚户密集地区,居住条件极差,被人称作“上海的龙须沟”,十里洋场之外,这些霓虹灯照不到的地方隐患重重,像这样的地区还有很多,整个城市处于一种多种传染病急性爆发的这样一个危险的边缘,解放后的城市亟需一场大清创。
上海解放后的第二天,刚刚运转起来的市卫生局,就召集有关人员研究整治方案,组织力量突击清除垃圾。一周内清除堆积垃圾15000多吨,沙袋泥土3189吨,掩埋浮厝3034具。
为改变当时的现状,上海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于1950年1月,组织了上海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清洁卫生运动,陈毅市长亲笔题词:“普遍开展清洁卫生运动,保障市民的健康,希望全体市民作共同的努力”,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援下,18万市民参加环境整治活动,突击清除因战争遗留的垃圾数万吨,吹响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序曲。
1950年后,“清洁运动”被纳入“爱国卫生运动”,长年不断。
肃清城市无形的污秽
要清除无形的城市污秽,是一场更加艰难的攻坚战,上海开埠不久,这条紧挨着南京路的小马路上,就开出了上海的第一家鸦片烟行“鸿泰土栈”。到1949年,上海有二十多家毒品工厂两万多家烟馆,吸毒者约十万人,旧上海是当时世界范围里毒品、娼妓、赌博问题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这让接管大上海的共产党人感到了巨大压力。
当时担任上海宝兴里福利会的须松青告诉我们,当时弄堂里卖白药粉的现象很严重,冬天吃白药粉的人,有些没钱买毒品,好多都冻死在小弄堂里面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连推行禁毒运动,至1951年底,全市共破获烟毒案68万余起,捕获毒犯一到两万多名,缴获鸦片毒品37万余两,初步控制了烟毒在上海的泛滥,同时改造娼妓取缔赌场的行动,也在雷厉风行地进行。
对当时从业的妓女有过一些非常系统的改造计划,把她们不单从这种妓院里解救出来,而且要帮她们进行身体和思想上的改造,使她们适应新社会作为一个劳动妇女、劳动女性的身份。
时任26军77师司令部作战参谋的刘仲修说,“当时国民党特务潜伏下来也不少,那就是搞破坏的,再就是地痞流氓,那个阶段我们在执行警备任务的时候,着重就是打击这么几部分人,如果不狠狠地打击,不来一个彻底肃清的话,上海人民还是得不到安宁的。 ”
这场城市改造,被国际舆论誉为“全世界没有先例”,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市民安全感上升。然而在接管上海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管理这座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很多情况是以前没有碰到过的,甚至发生过惨痛的教训。
一场损失惨重的风灾
今天,如果你驾车游览,可以看到上海绵延几百公里的海岸线,还有每年都会进行翻修加固的海塘大堤,可以防御百年一遇甚至两百年一遇的洪水,在汛期来临时,成为保护城市安全最重要的屏障之一。
但1949年7月24日晚上,一场超过12级的强台风,越过舟山群岛和杭州湾,在金山港口登录上海,席卷刚刚获得新生的城市。超过39米每秒的风灾,对上海的一线海塘,造成了很大影响,造成了巨大的决口。
根据上海市防汛指挥部记录的数据,当时黄浦江、苏州河的潮位达到了创纪录的4.77米,当然这个潮位现在看来是没什么,但当时的外滩没有防汛墙的,整个城市地面的标高3-4米,4.77米的江水全部漫入了市区,灾情极其严重。
台风过境,造成了全市1613人死亡,两百多万亩农田被淹,三十多万受灾群众有待安置,然而这些损失原本是有可能降低的。
台风来袭前,上海气象台已经向军管会和各报馆发出了台风紧急警报,但是根据当时防止敌机利用恶劣天气轰炸的保密规定,这份十万火急的警报被作为保密文件,没有公开发布。
得知此情,陈毅市长非常生气,“这个东西保什么密啊,要大家知道得越少越好吗?”面对惨重灾情,陈毅痛心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损失,当即签发通令,改变气象播报规定,要求一般不报,特殊必报。全市各区迅速成立救济委员会,涌进市区的二十多万受灾群众,立即被妥善安置在学校、影剧院等公共场所。
在最艰难的时刻,时任上海市工务局局长赵祖康全力领导市工务局的职工与群众疏通市区下水道,排出积水,努力恢复交通,保障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但浦东高桥海塘原被国民党军队严重破坏,特大台风袭击后,塘身堤顶大都被大水冲走,浦东45万亩农田与30万居民的安全直接受到威胁。
陈毅下令工务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海塘抢修队,堵塞决口,同时修筑海堤。然而浦东高桥炮台浜一处因决口险情严重,工程艰巨,虽经两次奋力抢修,未获成功。
在赵祖康的儿子赵国通家中,珍藏了三十多张当时珍贵的照片资料,此前鲜少披露,它翔实地记录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抢险行动。
“第三次抢险工程,那就非常慎重了,否则钱等于白花了,又要重做,对上海老百姓无法再交代下去了。”
在有些模糊的老照片里,救援队伍还动用了潜水员,他们下水摸底情况,插上标志杆,面多深多长,估计需要多少石头,算好退潮的时间,用船把石头运到决口处,并马上投掷下去。
所以陈毅市长是高度重视,鼓励大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不相信什么龙王的,没有的,我们相信我们自己,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是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的,把这个决口修补好 抢修好。
在这场抢险工程中,共产党人勇于担当,勇于认错,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证了城市的安全。
70年前 一场损失惨重的风灾,给共产党人上了如何进行城市治理的一课,70年后 上海已是一座人口超过2400万的超级大都市,管理者需要更关注细节,更注重人的感受,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借助现代科技抓住发展机遇,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给人民一座更好的城市。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赖瑗 耿博阳 李维潇 编辑:施荔)
编辑: | 周宇倩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