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一早,上海集中开工6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734亿元。下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宣布大力推进旧区改造、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塑造、老旧住房加装电梯、停车治理等多项民心工程。
这是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也是“十四五”的第一个工作日,甚至可视为未来15年、30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如此开局,无疑在传递一种特殊的信号。
抓发展、惠民生,是城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历来都是如此。但今年,它们更被视作一种“先手棋”,被摆在格外突出的位置。
集中推进重大项目,意在尽快重振去年因疫情而饱受冲击的经济,提升这座城市内在持久的竞争力;集中推进“民心工程”,则指向发展的宗旨和目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的城市,终究是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发展是民生的基石,而民生本身也是发展,既是发展的目标,同样是发展的需求、动力和环境支撑所在——高品质的民生公共服务,关乎一座城市的软环境和吸引力,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营商环境”。而除了这样的内在关系,开工首日的两件要务,还同时指向一个字——“实”。
发展要讲效益,也要有速度;民生要讲质量,也要讲温度。这背后,都有高度务实、务求实效的导向。上海既然到了一个“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时刻,自然不能容许时间的拖沓与精力的空耗,这就既要求“快”,又要求“实”。
“快”更多侧重干事状态,“实”则更多着力做事方法,看是不是抓住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特别是那些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优质项目,和具有突破性、撬动性的要害问题,力求百分之百、甚至高于百分之百地将战略意图、改革思路转化为现实红利、社会福祉。
上午开工的重大项目,涉及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等领域,有知情人士介绍,这些项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并不是大大小小的新建工程、新建项目都一股脑儿归入其中。人们一定也注意到,下午力推的那些民生大事,不叫“民生工程”,而叫“民心工程”——它们不仅关乎人民群众在这座城市的生计,更关乎其在城市中的感受;不仅关乎获得感,更关乎认同感。
而要激发起深层的认同感,势必要紧扣人们最为关切、最有感受、最是“急难愁盼”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痛感”的问题,实打实地予以解决。
“痛点”问题,往往是难点问题。一部电梯、几个车位、一批体育场地的开放、一条河道两岸空间的贯通,看似小切口,却事关复杂多元利益,可能牵涉大系统、大工程。越是“急难愁盼”,解决起来往往越不容易。但一座有温度的人民城市,恰恰要“不因事烦而畏难、不因事小而不为”,恰恰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并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增进福祉、提升品质。这是一本“民心账”,同时也是一本“发展账”,更是一本“政治账”。
规模宏大的产业项目、重大工程,同样需要在推进中突破瓶颈、创新机制、聚焦发力。而无论是大项目还是小工程,个中要旨,都是勇于改革创新,甘于跳出常规,并善于借助新技术、新模式的充分“加持”。
究其本质,则是一种着眼最高标准、立足现实需求、不断提升效度与温度的工作追求与精神状态。都说2021年要有“加速度”,这正是上海需要的加速度。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