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电子阅读和电商的冲击下,实体书店一度遭遇寒潮,纷纷关门。可去年,上海的实体书店却逆势增长,接连开出了十多家,且多在一些黄金地段,其中不乏外地知名的连锁书店。实体书店真的回暖了吗?网购时代,它靠什么活下去?
这些,都只是去年底沪上新开张的部分书店。网络时代,为何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在上海扎堆开店,难道实体书店的"春天"来了?
衡山·和集,是广东很火的“方所书店”,在衡山路开出的概念店。舒缓的音乐,老式的吊灯,摆满书的旧柜子和咖啡吧无缝衔接,置身于老洋房中的这家书店,仿佛一个大客厅,吸引着近悦远来的读者。开业才一个多月,就已积聚起不少回头客,像这两位看了才没多久,就采购了上千元的书。
读者:是上海很有格调,很有个性的书店,这里本来是一个老的酒吧街,现在就是文化的复兴和轮回。
要吸引读者,光有环境当然不够。这里的2.5万册图书,一半以上都是进口书籍,专攻外国文史哲和艺术类,在别家书店很难买到。
读者:质量非常高的书,这里收集比较全。
衡山·和集书店店长杨乐:如果说一个书店可以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图书,或者说一些其他特别的东西在,还是能吸引到一些人过来的。
这一轮实体书店开业潮,还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大多数书店都走进了商场,与其他业态混搭。像开在新天地的言几又·今日阅读,是一家来自成都的书店,500平米的店堂中近一半摆着座位,人们喝着饮料、品着甜点、手捧书籍安静地阅读,仿佛坐在自家客厅般悠闲。
书店还有一个儿童区,楼梯上摆满了各种随手可翻的绘本,那些带着孩子来逛书店的读者,可以让小捣蛋们跟自己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王女士:我不用管他,他可以坐一下午,所以这是在网上不可能有的一种体验。
这类书店能维持生存,显然不靠卖书,而是依靠销售咖啡餐饮、文创用品等。瞄准人们对文化空间的体验需求,未来三到五年,"言几又"还打算在上海开设十家以上书店,并将包含展览区域,以打造城市生活一体店。
言几又上海分公司高级经理邓凌:基本上强调的是一个体验互动和服务,增加一些盈利性比较高的附加产品,来平衡整体业态盈利性。
引进书店,也是一些商业综合体的布局需求。一些大型商场,都会以相对优惠的租金,引入独具特色的书店入驻,来提升文化品味。像2013年底开进嘉里中心的现代书店,主打网上很难找到的外文原版图书和台湾版书籍,还会定期举办读书会,凝聚人气。如今现代书店已实现盈利。
中国图书进出口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丁浩磊:通过这样深度的交流可以让更多不熟悉我们的读者接近我们、了解我们,成为我们的忠实读者,增加书店粘性。
当然,实体书店业态在沪上复兴,与这些年上海一直努力营造的书香氛围,也密不可分。从每年一届的上海书展,到每周一次的思南读书会,各类阅读活动,已在上海遍地开花。2012年,上海还在全国率先对实体书店进行扶持,如今三年多过去了,已有上百家书店得到资助、补贴、奖励和贷款贴息。而未来,实体书店与互联网+相结合,或许会成趋势。
上海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亚马逊现在,也开始开实体书店了,它开出的实体书店到底是怎么概念,它有哪些新招,这都是需要我们很认真研究的,怎么把实体书店的优势放到最大,能够扬长补短,我觉得这个是这一轮实体书店经营者们,需要认真考虑和认真应对的。
曾经有人在这样形容:书店不是文化高地,它只是台阶,站在这样的台阶,你能看到更大的文化风景。换句话说,除了公园、展览馆、电影院等,书店越来越被看成休闲文化的空间。
在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继续引进国际品牌和个性化书店落户,未来,兰登书屋、莎士比亚书屋等都有可能出现在上海的街头。从这个行业冷暖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书、阅读与文化,也是一座城市商业形态的变化、社交空间的延展和文化视野的打开。
(看看新闻网记者:章海燕)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