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是捡漏还是陷阱?
随着各类鉴宝节目的火爆,观众对文玩艺术品 也多少会有些了解。也许不少人还幻想过,哪天,低价买到值钱古玩,这种"捡漏"的好事儿,会落到自己头上。古玩店也有句老话,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可现在偏偏有这么一些从事文玩艺术品交易、展示、拍卖的公司,从来没有一次真正的成交,却始终门庭若市、收益颇丰。这背后到底有着什么秘密呢?
这是今年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一场拍卖会,如果不点破,你恐怕很难相信,如此热闹的场面,其实是一场精心组织的骗局。举牌的人,都是当地找来的群众演员。
犯罪嫌疑人、拍卖组织者王某交代,有些人拿到是需要举牌的图册,看到屏幕上有相应图片的东西就举一下牌。拍卖也就坐一个下午,有些举牌的多5块10块新币。成交的东西其实在这批货里面是没有实物的。
核算下来,场租、运费、广告、群演,这样一场拍卖的费用接近100万人民币。为什么没有成交,还要费心费力组织拍卖呢?原来关键就是为了拍到现场录像。
犯罪嫌疑人、公司老板卢某说,拍摄现场拍卖录像,是给客户有个交代,他的东西去了展览了,展览费在上海是一件1万5,在境外是3万。
正规艺术品拍卖公司,一般只在拍卖成交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在拍卖前是不收取顾客费用的,而这些"野路子"就是通过这样一场场假展览和假拍卖,收取了客户高额费用。
除此之外,骗取鉴定费是"野路子"公司揽财的又一伎俩。
坐在鉴定师对面的其实是个托,演这样一出鉴别赝品的戏,就是为了让顾客相信鉴定师的权威和公正。而当顾客拿出自己的藏品时,鉴定师一定会告诉你价值连城。
为了让客户进一步信以为真,"此时所谓的"买家出现了。而为了增加戏码,公司还会找一些"洋托"。
洋托表示,自己不是买家,但他们让他像买家一样坐在那里,还要不停地问多少钱。公司付600元人民币一次,他干过两次。
藏品能找到买家,顾客当然开心,这时公司就会要求卖家签下委托交易合同,不过在交易前,必须到公司或买家指定的鉴定公司出具一份鉴定书。然而,凡是送去鉴定的藏品,都只有一个结果:不符合合同要求。像安徽的陈先生想出手一枚家里传下的清朝银币,最后就被这种手段坑了钱。
卖家陈先生说,鉴定费1万6,鉴定证书在一个半小时出来后,当时他们没让拆,用封口袋封好的,到公司之后他们拆了,买家人也没在,他们看了就说含银量不够,买家不会要的。
近年来,文玩市场乱象重重,我们也曾报道过多次。为什么还是不断有人上当呢?其实,骗子还是抓住了人们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另外,由于整个诈骗过程被分散到不同环节,又以合同形式巧妙伪装,往往面临工商处罚难、公安成案难、民事官司胜诉难,这也使得不法分子更加嚣张。
然而,天网恢恢,狐狸总有露出尾巴的时候。今年3月17日,市公安局在工商部门配合下,会同全市15家分局,一举捣毁了26个团伙开设的35处犯罪窝点,抓获嫌疑人450名,将整条行骗产业链 连根拔起,涉案总金额超过5000万元。
目前,文玩艺术品的鉴定估价没有任何国家标准,而专业的文博单位,也不提供对民间收藏文物的鉴定。公安、工商通过打击和监管,净化流通领域固然重要,但那种幻想通过"捡漏",一夜暴富的心态,能不能也改改呢?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变成马未都,文玩艺术品交易、收藏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能捡漏 是好事儿,可让骗子捡了漏就不那么美好了。
(看看新闻网记者:毛鸿仁)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