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根据你的年龄、职业,猜测你的喜好;根据历史订单,给你个性化推荐“货物”——如此的贴心,可不仅仅是淘宝、京东的专利,上海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正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为市民和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在全国省级电子政务门户中,上海此举还是首创。
“真的像是在网购”
让网上办事就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这正是上海“一网通办”的口号。通过新上线不久的“市民主页”和“法人主页”,市民田彦在无意中感受了这种便利。
原本,田彦登录“一网通办”,只是想要帮朋友的公司查一下如何申报项目。打开页面后,他留意到“个人主页”这个栏目。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点击进入,很快就看到“我的证照”栏目下有一个警示标志——原来,“一网通办”平台发现,田彦的港澳通行证即将过期。
继续浏览“我的主页”,田彦发现,在“个性推荐”这个栏目,显示在第一条的是“我是本市居民,我要去港澳”的链接。可巧,田彦正打算与家人一道去香港旅游。打开链接,田彦点击了几下鼠标,以1秒1题的速度“刷”了几个问卷选择题,在线填了一张表——此时距离他办齐一切手续,只差跑一次窗口部门了。值得一提的是,填表时,“一网通办”自动替田彦填好了大多数栏目,要亲自敲键盘的,只有“紧急联系人信息”。就这样,前前后后只花了田彦不到5分钟;对照自己先前反复电话咨询、几次往返窗口的体验,田彦感叹“真的像是在网购”。
政务AI“越来越懂你”
“一网通办”的智商和情商,源自它在跨部门数据共享、技术驱动精准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可以说,“一网通办”以及其开发运营主体——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打破数据孤岛——通过统一归集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包括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库、电子证照库等,上海大数据中心成为了上海全市的数据枢纽,“一网通办”这个服务窗口则因此能对服务对象产生更深入的了解——用专业的话说,建立了“一人一档(针对个人用户)”“一企一档(针对企业用户)”的个性化标识系统。
有了数据,AI火箭就相当于被加注了燃料。通过深度挖掘,“一网通办”正不断为用户进行多维度的“画像”。对个人用户,平台可以在“人生事件”维度上,为市民打上“出生、入学、求职、买房、结婚”等标签;在“人群”维度上,将用户标记为“儿童、老人、帮困对象……”,在“职业维度”上,识别出“学生、教师、保安……”。只要用户登录“我的主页”,“一网通办”就会像老朋友一样,为其智能化匹配服务内容——正如在之前案例中主动提醒田彦换发港澳通行证一样。
对企业用户来说,“一网通办”也可以根据其所属的行业、注册地等,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且,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随着用户与平台不断交流,“一网通办”还会在此期间动态学习用户行为,越来越懂用户。
照亮“万条岔路的迷宫”
事实上,借助AI等技术了解用户,只是政务服务个性化、网购化的前提条件之一。要让方便、快捷地办成一件事,还需要对服务本身进行打磨。
有调研发现,市民企业办事时最大的痛点是——明明知道要办什么事,却搞不清找哪个部门;官方的《办事指南》似乎把一切流程都写得很细,但就是看不太明白。
事实上,政务服务,只要涉及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就会显得非常复杂。以“买房”为例,看似很简明,背后却涉及不动产登记、税务、银行等多个机构。如果要考虑经适房、法院判决住房的登记,或是继承、赠与、交换等情形,那么办理“买房”事务,就仿佛走进迷宫——看似只有一个入口,但每前进一步,都会迎来许多岔路;一旦选错,就走不到终点。
统计显示,“不动产登记”事项目前可演化出超过1万种情形,也就是说有1万多条“岔路”。然而,比起办妥“建设工程”事务,“买房”还是简单的。
根据规程,“迷宫”很难轻易简化,为了化解用户痛点,过去几个月,“一网通办”在各政府部门的配合下,对全市政务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彻底梳理,为海量的事项构建起全流程导引体系,相当于为一个个“迷宫”绘就地图。
有了“地图”,市民或企业要办成一件事的过程、环节、条件,也就变得清晰、透明起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此举让“一网通办”的“网店”拥有了标准化的商品。再加上AI的辅助,精准服务才得以落地。
目前,“一网通办”已向个人推出了买房、出国、生孩子,向法人推出了开餐馆、建工厂等上百个服务主题。据透露,年内,上海“一网通办”货架上的服务包,还将扩展到300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