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吉余昨天中午去世。他生前工作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同仁们,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为这位中国河口海岸学奠基人的远行默默祝福。
陈吉余曾说,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的学生说,陈老不仅一生治学求真,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用理论推动实践。“搞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陈吉余曾说,现在考核科研人员往往就是看论文,论文写得再好,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什么用呢?在近70年的科研历程中,他始终身体力行,解决了许多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陈吉余是著名的河口海岸学家,是我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主要开拓者。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河口海岸研究机构,发展了以动力、沉积与地貌相结合的我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一连串的业绩,记录着这位河口学老人对我国,特别是对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1985年负责上海市科委“三峡工程对长江口及上海地区生态环境影响和对策研究”,并任国家科委三峡工程研究生态环境专家组成员;1989年对黄浦江引水口上移发表意见,并提出引用长江水的建议;1990年建议在青草沙修建江心水库,把长兴岛建成上海市的水源岛;1991年首次提出将上海国际机场建造在海堤之外潮滩上的建议;1993年提出开展海面上升对上海市影响的建议及对策研究;1994年参加崇明总体规划研究,并对长江口越江工程进行重大技术经济综合研究;1995年再次提出浦东国际机场外移海堤之外的建议,被采纳;1996年提出浦东国际机场生态工程建议……“今天,这位像祖国河海那样奔腾的老人,真的离开我们了。”他的同事们唏嘘不已。
“在科学的道路上,永远要讲真话。”这是陈吉余的终身信条。生于1921年9月的他,1941年考入浙江大学历史地理系。陈吉余曾经回忆说,在浙大求学期间,他与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还有过一段“学术之争”呢。那是在陈吉余写学士论文期间,他前往贵州研究当地的山地地形,恰巧李四光也在那里。听说这个学生是研究地形的,李四光便带他在那一带考察了一天,并借给他一本自己写的尚未出版的书《冰期之庐山》。1947年,李四光来到杭州,带浙大史地系的师生外出考察,提出了他的“杭州冰川学说”。然而,年轻的陈吉余对这位大科学家的学说并不认同,撰写了一篇论文《冰川置疑》,提出李四光的理论存在论据不足的问题。结果,这篇大学生之作竟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李四光的“杭州冰川学说”也就没有了继续研究的下文。
就在上个月,一本记述陈吉余为师为学为人成果,以及他长期致力的河口海岸学研究与实践的新书《奋力长江河口》出版了。书中有一篇他撰写的散文《母亲》。陈院士在文末动情地讲述了母亲去世时的心情:“工作在外,未能侍奉送终,为人子者,终是一生之憾事。悲夫!”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