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一名护士因社区感染,被确诊新冠肺炎,浦东医院随即启动了闭环管理,成为疫情发生以来上海第一家实施闭环管理的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如何做好院内感染的控制管理,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上海新冠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视频会议中说,“其实我们最担心的,这一例护士后续诱发的后续二代传播是风险极高的,但是现在为止,你们的密接,密接的,密接都是阴性。”
11月25日,浦东医院全院第三轮核酸检测结果出炉,全部阴性。午间视频例会上,市级专家组成员张文宏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确实,这场突如其来的全院闭环管理大考,对于浦东医院来说是第一次,其实在疫情发生后的上海,也是第一次。
11月20日中午,一名护士确认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阳性,整个浦东医院顿时紧张起来。
上海市浦东医院院感科主任冯建军立即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所有科室都封闭,并吩咐所有人员暂时留在原地,不让他们走动,所有接触过的人员和环境我们都是要列入重点消毒的范围。
由于病人抵抗力弱,感染风险更大,而如果医护人员被感染,则可能直接造成减员,影响整个救护体系。因此全院必须严密控制,所有场景做足消杀,防止可能的交叉感染。
下午三点左右,住院楼停止层与层、病区与病区人员的流动。下午五点,医院正式启动全院的闭环管理:停止门急诊,关闭出入口,所有人员不准外出。当天晚上,市里派出了有着丰富援鄂经验的专家组,入驻医院,帮着仔细调整每个细节。
首当其冲的就是感染护士曾经工作的病区,这里被列为污染区,所有人出入必须穿戴三级防护装备,对于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设置,院感科和专家组就不止调整了一次。
上海市浦东医院 院感科副主任毛爱华告诉记者,“我们之前设计的是这边进去,清洁区到潜在污染区,到污染区,然后从污染区仍然原路返回到清洁区,然后李晓静和徐斌两位老师指导了以后,我们从这边进,另一端出,避免了重叠,形成一个环,再出去,不是折返。”
污染区和旁边病区之间的关系,也重新进行了梳理、布局。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徐斌,“这个地方是公共区域,为了建立这样单向流动的通道,后面也隔断了。”
解决了最难的污染区管理问题后,专家组不敢懈怠,他们形成了院内巡视制度,不断查漏补缺。
比如,住院部里发饭,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分发。
转运病人,需要精心设计好路线,安排消杀流程。
“这个路线是最近的,人员最少的路线,运送好病人要对电梯间消毒。”
防护服的穿戴是否密闭,穿脱次序也不能出错。
从人员的核酸检测、防护穿戴,到物品、食物的消杀流通,环境消杀工作的落实和加强,院感控制,容不得有一点错漏。院内,院感科和专家组如同啄木鸟,不厌其烦时时提醒。场外,还有张文宏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做智慧大脑,远程支持,解决各种突发和棘手的问题。
整整14天时间,在闭环管理的情况下,浦东医院内没有再新增一例确诊,12月5日零点,浦东医院正式结束闭环管理。
但对于专家们来说,这14天闭环管理中的院感控制经验,还需要进行仔细梳理总结。徐斌认为,如果发现感染的患者,将立即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他说,“这一次就像个演练,在集中的人群多的医疗机构里,如何做好有效合理的院感措施,保护公共健康,我觉得可能会提供不少的经验和意义。”
冯建军表示,“哪怕下一次再有其他的医院,出现这样的问题,医院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经过十四天的院内运转,浦东医院终于敞开大门,在这个过程中医院汲取的经验以及最后形成的有效管理机制和方案,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医疗机构都提供了范本作用。
14天里,浦东医院全院4000多人,经过5次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无一人感染。这场院内感染的阻击战,是对一个医院的压力测试,如何在闭环管理下做好每个细节,控制院感的同时,有序开展医疗救治。经此一役,浦东医院留下的这些宝贵经验,值得好好总结,有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院感防控的样本。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应冠文 实习编辑:葛彦希)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