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月圆的日子,也是一家人团圆的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打拼的人逢年过节,因为不同的原因,放不下手中的忙碌,错过了和家人团聚的时刻。
时间,在那一刻虽然有些遗憾,但因为坚守,也令人感动。《时间去哪儿了》,今天,我们走进上海的一个青年公寓,看一看在异乡为梦想打拼的人们和时间有关的故事。
上海,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四通八达的地铁、高架,还有如同毛细血管般的马路,把城市的不同区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宝山区殷高西路,一座六层楼的青年公寓坐落在熙攘的交通枢纽旁,因为距离地铁站还不到一百米,不少外来打拼的人为了图方便租住于此。
钱先生 38岁 来上海工作11年:时间方面,肯定现在很紧了,这边没有人时间觉得够用的。你上班都已经觉得不够用了,现在你别说我们平时私人生活的锻炼什么都很少的,我们基本上要么就晚上跑个步,早上根本就想都别想了,赶地铁都来不及。
记者:早上几点起床?
钱先生 :六点钟,七点钟的样子。
小田 24岁 山东人 来上海工作一年:骑那个车子去上班的时候,好多人呀,匆匆忙忙的,一辆比一辆快,大家都在拼命的往前骑,我也只能紧随他们的步伐,拼命往前骑。
小李 24岁 来上海工作半年:时间去哪了?时间不就在每天你自己在积累的时候,也是流失时间,打拼的时候也在流失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你怎么利用。
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赛跑成为了一些人的“家常便饭”。
记者:你好 我们是来……
子昂 26岁 安徽人 在上海创业三年:我没空,我在写论文呢。
记者:写论文呢,特别忙?
子昂 :一直都很忙,从没搬到住这边之前一直都很忙。
三年前,子昂本科毕业后选择了和同学一起创业做网络工程设计,为了提升资质扩大业务范围,他又拿出时间攻读在职研究生,与此同时他还开了一家奶茶店做起了老板。他说自己吃一餐饭,一般不超过五分钟。
记者:你觉得时间对你意味着什么?
子昂:比如我明天死了,我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有了时间,我还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哪怕痛苦的事情都可以,哪怕不顺的事情都可以。
来自江苏淮安的老刘,负责投送公寓的快递。午饭时间,他已经往公寓里投送了第二批件。
老刘 快递员 江苏淮安人 来上海工作28年:像我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我早上七点要到晚上八点钟,天天都是这样,没有时间。我刚刚接触快递的时候,高境一村,就是我派送的区域,一个小区一天只有几十个件,现在一天有两百个件,翻三番。就是一年多两年的时间。
28年前,老刘和爱人来到上海打拼,开过摩的,送过桶装水。为了多赚一点,老刘最多同时干三份兼职。
老刘 :我差不多有16个年头没有回家过过一个年,没办法,实在没办法,谈到这个我真的是……
老刘有五个姊妹,平时都是靠他们在家里照顾母亲,自从三年前干起快递后,他终于过年有时间回家看望母亲和孩子。
老刘:过年放假十天左右,最多十天。只有用这十天好好休息一下。
记者:你觉得自己立下一个什么目标吗?把时间这样安排。
老刘:目标就是我小孩也大了,23岁了,马上就谈朋友结婚。我也买了两套房,在老家买的,买了两套房,两套房买了一百多万,将近两百万,都给小孩创造条件。家里小孩结过婚以后生了小孩,小孩马上读书了,老人就回家(带小孩)了,年轻人在外面打拼,现在都是这样的,没办法。
记者:什么时候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呢?有没有想过?
老刘:这个真的没想过,除非是自己哪一天干不动了。
等待红灯的车流、等待发车的地铁,还有等待开闸的火车道,时间仿佛在等待前凝固,又在等待结束后恢复紧张地运转。下午5点,在青年公寓的公共厨房在“等待”了一天后,开始热闹起来。
小李26岁 江苏人 来上海创业三年:在家里做饭人比较少,在这里做的话人比较多,然后这样和别人一起说说话,也不感觉很寂寞。
小徐26岁 江苏人 来上海工作两年:葱等会儿放吧。
记者:这是做什么菜?
小徐:宫保鸡丁,自己的,素菜有点多,可以忽略掉。
记者:您现在主要的时间是用在什么上面呢?
马女士 52岁 吉林磐石人 来上海探亲一个月:给孩子做点饭,给她收拾收拾东西,还有一个女儿今年刚上大学,想着那个姑娘上学了有时间来陪陪这个孩子,也好几年没有过来看看孩子了,过来看看,回家心里还踏实一些。
两年前,马女士的大女儿从吉林老家来到上海,做起了电商的销售,上班和吃饭都不规律,为了照顾女儿,马女士一个月前来到上海,每天买菜做饭,为的是让女儿随时就能吃到一口现成的饭菜。
记者:我这几天观察您孩子不在家的话,您一般都不做饭是吧?
马女士:孩子回来了就(做饭),孩子不回来有时候有现成的就吃一口。就是抽时间多陪孩子呗,孩子要上班去了不在家,就觉得时间过得慢,孩子要在家吧,就觉得心里挺美的,感觉时间过得还太快了那种感觉。孩子就是说不管吃的好孬,条件什么样,只要是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事。
在陪伴时,时间仿佛放慢了节奏;而在为理想拼搏的过程中,时间又重新加快了步伐。
在我们采访过程中,一位来寻租的客人进入了我们的镜头,他行李箱上的一对拳击手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记者:为什么带着拳击包这样子?
李文扬 30岁 云南昆明人 到上海创业第一天:我以前是运动员,这个箱子里塞不下了。
记者:这个每天都会拿着这个来练还是?
李文扬:没有,我最近在恢复运动,上海有个朋友在拳馆,我到上海这两天打算去恢复一下。
李文扬,一名有着十年运动生涯的职业拳击运动员,四年前退役后,他在老家云南昆明创业开了披萨餐厅,接受我们采访的那天,他刚刚来到上海为分店的团队寻找住处。
李文扬:我经常跟大家说 365天有360天都在工作,还有5天在生病,就是这样子。 (当运动员时)你到食堂那个准时的饭点,一定是有饭吃的,你到了领补助的那天你卡上一定是能收到钱的。现在是不一样了,你到20号是要发工资的,每天都在解决各种问题,基本上时间是被肢解掉的,没有自己的时间。就是说确实是非常辛苦,比做运动员的时候更辛苦。
在李文扬的手机里,记录着半年来他为开辟新店东奔西走的轨迹:飞行37次,60863公里,时间超过104个小时。采访当天,恰好是李文扬30岁的生日,而立之年,细数这些时间的数字,它们勾勒出的不仅仅是过往的辛劳,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得与失之间,李文洋一直在寻找着平衡点。
李文扬:今天是我生日,我爸今天早上还给我打电话过来,还跟我说这个事,你看我妈还在给我发信息,她说儿臣是额娘的心肝,是阿玛的宝贝。今天我给她发了个红包,我说我有事不说了,我来上海他们不知道的,所以陪家人的时间肯定是比较少的,还好我父母身体健康,真的老人健康儿女就是福,我至少现在还能有时间去对他们照顾少一点,花在自己事业上多一点,要是我爸妈年龄再大一点,身体再有什么需要人照顾的,现在我们根本不敢停下来,现在忙不是说真的是为了不陪父母,现在是希望忙一点,早一点财富自由、精神自由、时间自由,然后把这个时间再反哺回来陪到家人身上、小孩身上。
对于无数异乡人来说,脚下的这座城市承载了太多梦想要用时间去交换,在奔跑中错过了霓虹交错,错过了繁华风景,甚至来不及体味乡愁和迷茫。时间记录着成长,也记录着蜕变。在上海这座青年公寓里,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在此相遇,他们出发的起点虽然不同,但目标都非常的相似,就是用时间证明自己。
小赵 22岁 湖南人 来上海找工作三个月:就想给爷爷奶奶更多的一些东西,好回报他们。
胡鑫炎 23岁 黑龙江哈尔滨人 来上海工作半年:给父母买一个住着舒适一点的房子。
金小姐 27岁 来上海工作7年:不仅要买房,还要成立家庭,那是最好了。
李文扬 30岁 云南昆明人 到上海创业第一天:我们是要做中国版的pizzahut(必胜客)。
小田 24岁 山东人 来上海工作一年:希望自己几年之内,三年吧,可以成为一个像他们(同事)一样的技术大牛。不付出一些东西,你不会有回报的,对吧。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