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中共中央追授钟扬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今天,《钟扬文选》、《钟扬纪念文选》、《钟扬小传》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上海隆重首发。钟扬同志家属张晓艳教授出席新书首发式并发言。《钟扬文选》汇集了钟扬教授生前所著散文、科普作品及重要论文,从整体上反映出钟扬教授生前所从事各领域工作的多方面成就。《钟扬纪念文选》遴选、收录了社会各界纪念钟扬同志的文章和媒体报道。《钟扬小传》从16个侧面,勾勒了一幅钟扬的人生画卷。这套系列书籍用一件件生动事例,一句句真挚话语,一个个感人细节,再现了钟扬同志对党无比忠诚、对事业无比热爱、对学生无比关切的高尚情操和形象,为全社会提供了一套生动鲜活的理想、信念教育读本。
翻开《钟扬小传》,仿佛重新打开了钟扬的一生。一位科学家、一位援藏教师、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毕生追梦的时代先锋,点点滴滴记录了钟扬在世的53年,不算很长,却是沉甸甸的人生。
钟扬夫人张晓艳说,钟扬基本在家报喜不报忧,所以,科研过程中的一些危险,也是第一次看到报道才理解,才知道的,也让她百感交集,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肯定。大家愿意向他学习,愿意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感到非常感怀。
钟扬,人称"种子使者"。15岁时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000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的研究不止于案头,2001年起他就踏上了西藏的土地,在世界屋脊翻山越岭,采集种子样本。
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也是一个极端的环境,那么为什么有的生物,它可以在这个地方长,它背后的适应机制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问题。
为了盘点清楚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钟扬无数次往返于沪藏,在高原反应和醉氧间切换,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地,从阿里无人区到雅鲁藏布江,只为找到有价值的种子。
对于高原反应,钟扬的态度是:“我们不能因为高原反应我们就怕了是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挑战!”
钟扬连续三批援藏。整整16年,他一边忙着采集种子,一边在西藏大学授课,不仅帮学校建立起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了世界。而这种为了科学研究、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像种子一样,深深扎根在他学生的心底。
他的的学生乔琴说,对他们来说,钟扬教授更多的是个灵魂导师,他能给人很多人生的启迪,包括他对事业追求的那种乐趣,看到他就好像前方又有了希望,就像一颗启明星。
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封存着钟扬带领团队从青藏高原采集的224种、1300多万颗种子,它们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青藏种子的空白,并且说不定未来哪一天就会派上用场。
如今,钟扬走了,他的第一个博士生扎西次仁,正继承老师遗志,继续着种子研究。他说,相信我们的种质库可以把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的多数种子都搜集齐。如果钟老师关心的一些事情,在他们手上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话,还是丢人的。
而除了留给西藏的这些,钟扬,也给上海留下了礼物。上海临港南汇嘴,这片还只有几十公分高的桐花树苗,就是钟扬献给上海的礼物,8年前,他将这片红树林引种到上海。红树林促淤保滩,对水质和空气都有净化作用。他期盼,有朝一日茂密的红树林,能缀满申城海岸线。
除此之外,他开设植物学科普讲座,风趣生动,吸引了大量人气,他还给上海自博馆写过科技图文,去郊野给青少年普及野生植物,能做的科普工作,他不遗余力。在他看来,科普,就是在播下科学的种子到孩子们的心里。未来这些种子都会发芽,从小树长成大树,那就是教育科普的意义所在。
今天首发的新书,封底上印着这样一首小诗,描绘了钟扬的一生。
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
出没于雕梁画栋,
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
在高山砾石间绽放。
这位毕生追寻梦想的科学战士,已经永远停下了冲锋的脚步,但他留下的种子和梦想,会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
这就是钟扬,一名工作在青藏高原的生物学家,一位来自上海的援藏教师,一位不断追梦的时代先锋,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卉 周云 戴晶磊 李唏 李维潇 编辑:爱华)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