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经常需要夜里出诊吗?我不太清楚。但从这样的场景看来,她的生活似乎已经与这份工作密不可分了。我之所以来到这大山深处,是因为有人告诉我,这里有一位“最美的乡村医生”李菊洪,双腿残疾她用一副板凳当作自己的腿脚,走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尽管李菊洪失去了双腿,但她很乐观,开玩笑说自己省了一大笔买鞋子的钱。不过话虽如此,从2001年当乡村医生开始,代步用的小板凳已经被她走坏了将近30个,至今还有一部分散落的家中的各个角落。
李菊洪吃完早饭后,我委婉地提出想和她聊一聊小板凳的故事。她一口答应了我的要求,干脆得让我没有感觉到一丝尴尬。
对这副新做的枣木板凳,我看得出李菊洪非常喜欢,对于各种工艺细节的如数家珍,就好像一个爱美的女孩子向朋友炫耀自己新买的名牌高跟鞋一样。
七点半,李菊洪该出门上班了。她双手撑着坐垫,轻轻一跃,稳稳地坐上了轮椅。她将两只枣木板凳摆放在轮椅的脚踏板上,然后让丈夫推着她去村卫生室坐诊。
这天是正月十一,村里迎亲的车队从李菊洪和丈夫的身边驶过,山区的早晨弥漫着甜蜜的香气。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他们这段在瓦店村家喻户晓的婚姻。
2002年初,刚当上乡村医生没多久的李菊洪惊人介绍,和大她三岁的刘兴堰相识,随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很想知道四肢健全、工作稳定的刘兴堰为什么会娶李菊洪。刘兴堰私下里告诉我,菊洪性格好,而自己又太老实,这样过日子挺好。
1983年3月的一天下午,4岁的李菊洪从幼儿园放学回家,过马路时被一辆疾驰而过的大货车卷入车底。截肢以后,她的腿部仅剩不到3厘米。直到8岁那年,李菊洪学会了用小板凳代替双脚,再一次自己迈出了家门,也为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穿过公路,卫生室就在眼前。可能是知道我们要来采访,村里连夜给卫生室门口修了一个坡道。刘兴堰在坡道前愣了很久,我知道他一定是觉得自己推不上去,面对镜头有些尴尬。李菊洪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从平日里自己走惯了的阶梯慢慢挪进了卫生室。
春节前,村卫生室的另一个医生退休了,只剩下李菊洪一个人留守在这里。2000年,在江津特殊教育职业学校学习4年后,李菊洪取得了大专学历。2001年,她进入瓦店村卫生室工作,成了中国乡村医生中的一员。 打开身后的柜子,把外套放进去,这个在我们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于李菊洪来说难度却很大。为了能给妻子搭把手,刘兴堰辞掉了镇上玻璃厂的工作,一心一意成了妻子背后的男人。
我在一边看着李菊洪热心地接待每一个患者,无论是打针、配药,还是测量血压、清洗伤口,所有人只要一走进这间卫生室,就很安心地把自己交给了对面这个满面笑容的姑娘。我想,让村民不必再为小伤小病而奔波,李菊洪工作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此。
下午一点半,吃完午饭的李菊洪没有休息,她熟练地整理着药箱,为下午的随访做一些准备工作。刘兴堰告诉我,下坡太陡的时候他需要把轮椅的把手向下压,让坐在轮椅上的妻子不至于重心向前倾,而这比单单拉着轮椅需要花更大的力气。
瓦店村有三百多户居民,一千多人的日常健康都由李菊洪一个人守护。由于村民们的家零星地分布在大山里,即便是规划好了一个下午随访的路线,李菊洪每天也最多只能跑六七户人家。说实话,这样的工作效率并不高,但我却渐渐发现了李菊洪坚守的价值。
在山上的一户人家,李菊洪对面的这位村民不停地打嗝、甩头,完全不能自控。我本想问这位大姐为什么不去大医院看看,但是看到他们家中的情况,话到嘴边我又收了回去。李菊洪默默记下了病人的症状,但也许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下午的随访才走到第三家,我内心就生出一种感觉,李菊洪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她的能力范围,她解决的不仅仅是村民小病就近医疗的问题,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她们健康则完全依赖于李菊洪。
这天随访的最后一户人家,刘兴堰告诉我是在山顶上。我顺着摄像机镜头的方向我看到了那个院子,但是我看不到上去的路。刘兴堰说,也许还能推上一小段,言下之意,后面的路轮椅也许是没有办法上去了。
刘兴堰背着李菊洪,在青石板铺就的石阶上一步一步往上走。每经过正在路边田间劳作的村民,他们都会和这对夫妻亲切地打招呼。这山里的风景李菊洪和丈夫每天都看,慢慢地,这对夫妻也成了村民们眼中的一道风景。
来到山顶,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李菊洪费了这么大的劲也一定要上山来了。村民邓婆婆眼睛不好,视力几乎为零,平时就算身体不舒服,下山一趟也不方便,所以尽管山路崎岖难行,李菊洪还是会经常到邓婆婆家里来看看。
和李菊洪夫妇告别了邓婆婆,我翻开了我的采访笔记,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四点半,李菊洪共计看了八个门诊,随访了六户人家。也许她的工作效率并不算高,很多病人的困难她也未必能解决,但想到她撑着板凳在卫生室里进进出出,想到她和丈夫在大山深处蹒跚前行,我只想在心中默默地给这个“最美的乡村医生”点个赞。
【七分之一】“板凳村医”李菊洪
(看看新闻网记者:陈瑞霖)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