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长三角领到“新任务”。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怎么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破题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如何交出高分“答卷”?
抓住科研优势培育产业科创核爆点
本周二,上海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会上,培育新质生产力被重点提及,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深入实施新一轮“上海方案”。
按照计划,今年上海将着力建设产业创新网络,布局新一代通信、核聚变等新领域,大力发展核心工业软件和工业操作系统,并加快培育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持续培育产业科创“核爆点”。
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指出,提升新质生产力,最重要的其实是要有转化生产力的能力,而这方面,上海有巨大的优势。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在科技创新方面,有非常良好的基础和人才优势,再加上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等又处在长三角地区,有非常强的转化场景。所以,上海一定要做好产业转化能力,把实验室里面的成果、基础研究,所形成的好的想法、好的技术和专利,在第一时间转化成相应的新的形态,这样新质生产力才可能有巨大的提升。
因地制宜长三角各地发力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的魄力和执行力。苏浙皖三省同样高度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且都有超前谋划。
早在去年11月,江苏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眼下,常州、苏州等地正围绕自身优势,加快布局新能源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生物创新药等新赛道。
浙江也在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安徽则在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一路弛聘,不断推动前沿科技成果“沿途下蛋”。
张军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千万不可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我们千万不能把它机械化,好像我们只有一个形态,然后用这一个形态,去套不同的城市或者不同的地区,这个肯定不是本来新质生产力提出来的本意”,张军说。
他提出,长三角各地的经济模式各有不同,彼此又形成一定的竞争和互补,或者竞合的关系,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可以应用的场景。应该大胆地去推动产业的创新,更多地让市场、让企业家、投资者发挥作用,更好地帮助产学研融合,不断地衍生出新的产业模式、新的赛道,在全国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编辑: | 贺璟岚 |
摄像: | 徐进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