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列为全年十大任务之首,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还特别强调,要让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在今天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促消费、扩内需再次被反复提及。5位宏观经济领域的正部级干部,3位多次提到促消费、包括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的话题。
提振消费的关键是增强消费基础,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等提高可支配收入,就比如在个税上,不断去扩大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就是让纳税人有更多的钱可以拿来花。第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释放预防性储蓄。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就建议,一方面我们要发展制造业、服务业,通过产业带动就业进而带动收入增长,另一方面,还要改善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释放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从长远来讲,内需的扩大还取决于我们的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政策的积极实施。只有保障到位了,才能解决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
从具体实践层面来看,消费券、以旧换新等作为短期刺激消费的重要政策工具,相当于将政府财政转化为居民支配收入,对提振消费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不仅带动了商品更新消费,也能快速激活产业链条。
全国政协委员,恒银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江浩然认为,要增量维持并加大对消费商品补贴的支持,同时要扩面,把补贴扩至服务消费,扩至绿色高端领域,甚至可以扩至特定的群体,比如说老年人、大学生等等。
但从长远看,商品消费总有上限,因此,提振消费的第二个关键点在于,深化供给侧改革,匹配消费升级。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能不能不止是买东西。就像前几天在上海爆火的刀郎演唱会,观看群体中60后、70后占了一半,这也为我们打开了“银发经济”的无限想象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就指出,我国现在人均GDP在13000美元的水平,但我们服务消费的占比还是偏低,还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而且服务消费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还有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创新消费场景也是提振消费的关键点,重构消费体验,就能创造增量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给记者举了电影《哪吒2》的例子,他说身边很多朋友不止看了一遍,二刷三刷甚至五刷六刷的都有,说明老百姓还是愿意去消费的,从供给侧我们应该提供更多、更好的消费场景,供给侧的创新可以牵引需求,也可以创造需求。
总而言之,扩内需、促消费,是一项多维协同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的是“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场景创新-供给升级”的闭环体系。未来,应该重点关注Z世代的消费偏好,银发经济的蓝海,还有绿色消费的趋势,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内需市场。
编辑: | 周宏妍 |
摄像: | 顾克军王思远马越 |
责编: | 夏鑫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