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复活节期间达成的30小时临时停火,已于当地时间21日0时正式到期,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停火协议。尽管如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本周能达成协议。届时,两国都能开始与美国“做大生意”。
“面子工程”的停火
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在出席共和党年会时曾扬言“能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结果现实很“打脸”。上任都快百天了,你来我往,俄乌依旧打得热火朝天。这让一向爱面子的老特有些绷不住了。不久前,他放了狠话,“如果围绕乌克兰问题的谈判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确进展,美国将不再参与斡旋”。
眼看美国渐渐没了耐心,深谙外交之道的普京立马“给了面子”,30小时停火既是对特朗普的回应,也是向美国释放信号,“我愿意谈,但得按我的节奏来。”
本就是“面子工程”,所以停火一结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就立马指责,俄军违反其单方面宣布的停火承诺超2000次,主要集中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俄外交部则表示,乌方在停火期间动用美制“海马斯”火箭炮,蓄意破坏协议。
哪儿来的“大生意”
虽然本次停火怎么看都有些“草草了事”,但特朗普很高兴。
当地时间20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本周能达成协议。届时,两国都能开始与美国“做大生意”。 冲突未止,为何急着谈“生意”?背后的美国利益逻辑值得深挖。
有分析认为,“大生意”的核心在于“挖矿”。
美国希望借停火推动与俄乌的能源和矿产协议。例如,美国亟需从俄罗斯获取廉价铀、铝及化肥以缓解通胀,同时试图通过乌克兰矿产协议,如稀土资源,以弥补供应链缺口。为此,美国政府甚至“忍痛”将此前对乌克兰提供的援助估算金额从3000亿美元下调至1000亿美元,使数字更接近乌方自行估算的900亿美元。
俄罗斯看得门儿清:美国这是在“切割”乌克兰危机。就算签了协议,对乌军援也不会加码,反而可能拿矿产利益当诱饵,逼乌克兰在谈判桌上让步。
但矛盾在于,若乌克兰矿产产区仍被俄控制,协议恐成“空中楼阁”。此外,特朗普威胁对俄石油进口征收“二级关税”,试图以经济手段施压俄方让步,但这一措施也被视为“双刃剑”,可能加剧全球能源市场动荡。
资料图
没有“赢家”的“大生意”
战争已进入第三年,乌克兰已经“精疲力竭”,泽连斯基的选择空间正在急剧缩小。
有消息称,就在普京宣布停火的同一天,美国中东问题特使悄悄飞往伦敦,准备和俄罗斯方面进行会谈,会谈的内容会涉及一些触及乌克兰主权的问题。
据说,美国甚至打算参考二战之后“柏林模式”,将乌克兰一分为三:俄罗斯控制乌东四地,英法联军作为“保障部队”控制乌克兰第聂伯河以西的地区,乌克兰直接控制首都基辅以及中部及西北地区,俄乌接触地带则建立宽约30公里的隔离带。
然而,欧洲方面对于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却并不感冒。法国、德国等紧急召开峰会,讨论如何在美方可能撤出后保障欧洲安全,甚至考虑派兵“维和”,但此举遭俄方强烈警告,称其为“宣战行为”。
从“24小时解决冲突”到威胁退出,再到“瓜分计划”。特朗普不断“跳票”的混乱外交证明,美国真的“高估”了自己,“商人思维”也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唯一相处方式。而接下来,美俄欧在能源、制裁等领域的博弈,则可能进一步将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编辑: | 秦扬轲 |
责编: | 宋懿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