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疫情,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原本的节奏被打乱了。封控时间长了,头晕、恶心、腹泻情况来了,怎么回事?烦躁、压抑,不想说话,又是怎么回事?听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梅丽医师、乔颖医师怎么说。
1问:封控在家有段日子了,感觉自己变得很情绪化,头痛头晕,怎么回事?
答:负面信息、反复的核酸检测、从小区封控到足不出户、不时关注团购食品和日用品,以及担心自己或家人染上新冠,这些很多人都在共同经历的事,容易诱发个体出现烦躁和压抑的情绪。
有些人还会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背痛、头晕、恶心、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心慌、口干、皮肤麻木等。
这些症状通常持续、易变化,往往“按下葫芦起来瓢”,其实这些躯体症状也是我们情绪出现问题的一种信号。
2问:焦虑、烦躁、抑郁、压抑的时候,也会出现躯体不适,是生病了吗?
答:身、心是相通的。
首先,从小的成长经历中有躯体化的“榜样”,使我们学会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不适感受上。另外,当我们表达身体不适的时候,会受到更多关注和关爱,或是能避免冲突和矛盾,从而使躯体化成为一种应对情绪压力的方式。
其次,环境中的应激事件都可以成为躯体化的诱因,比如这次的疫情。而每个个体对身体感受的关注程度不同,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个体较一般人更容易情绪化,情绪波动更大,抗压性较差,倾向于采用躯体化作为面对重大事件的方式。
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服务体系比较完善,人们的满意度较高。而当“急刹车”“停摆”时刻到来,出于惯性,人们也就希望继续前行,这就产生了矛盾。所以,心理咨询需求量增大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我们常说,“身体是心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诸多的心理问题也会通过身体状况体现出来。
3问:现阶段基本足不出户,还可以做哪些事自我调节、放松?
第一,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有情绪波动。要明白,在疫情突发的情况下,出现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是可以被积极调整的。
第二,要注意学会通过心理层面来表达情绪,比如学会识别、体察及描述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与亲人、朋友等进行交谈,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
第三,学会丰富生活,寻找兴趣爱好,譬如阅读、听音乐体育锻炼、冥想等,主动创造轻松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获取生活乐趣,减轻对身体的关注。
最后,作为家人亲属,如果身边的人出现各种躯体不适症状,我们要理解及肯定家人的不适感,多倾听,少说教,因为这种不适感是真实的,甚至比躯体疾病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和持久,这种感受是非常痛苦的,并不是“装病”“矫情”等。家人的陪伴和支持在这个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写在最后:
很多人说,疫情是一场危机。危机这个词,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是“危难”中存在“生机”。正是在经历过艰难之后,我们才知道珍惜一段感情,爱护身边的人;我们才明白,咖啡太香了,垃圾食品有时就吃一点吧;我们会懂得,平时要学习一些科普,原来打疫苗真的很有必要;我们会深有体会,平时少忙一些,多一些自己心理和身体一些关爱……
我们爱这座城市,所以我们相聚在这里,又所以,请大家再多一点耐心,给这座城市缓冲的时间,也给她重新起航的力量。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