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以来,上海口岸货运链正全面恢复,上海海运、空运口岸货量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0%以上,本周有望实现满负荷运作。上海航运交易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以来,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超过11.9万标箱;上海洋山口岸日出口报关量已增至1.1万单,较封控期间增长超过50%。
此外,目前集装箱船从开港到离泊的时间,也已从原正常时期的48小时压缩到了24小时甚至16小时。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以前是“船等货”,现在是“货等船”。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分析,毫无疑问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上海前一阶段的一系列稳产业链、供应链的宏微观政策起作用了。尽管4-5月份,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在全国的占比从年初的28.4%降至16.3%,受疫情冲击明显。但自5月中下旬疫情趋稳之后,上海口岸已经在为6月1日之后的强势恢复作各种技术准备。应该说,效果立竿见影,呈现一种通俗讲的报复式“反弹”。
为进一步畅通供应链,上海海关等部门推出多项举措,帮助企业高效通关,同时还积极开拓“沿海捎带”业务等,为企业服务精准发力。
6月5日,专营北欧进出口的远洋班轮“美若马士基”号停靠天津港太平洋码头。船上卸下的27个集装箱,正是该船一周前运货抵达上海洋山港后捎带上的。这也是国内第一单外资班轮船公司“沿海捎带”业务。
为何外资班轮首票“沿海捎带”业务,落地洋山港。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婕姝解释,捎带业务利用的是国际班轮公司其他干线船舶的舱位,既有利于班轮公司降低成本,又有利于国内货主尽早出货、结算费用。通过沿海捎带,将有利于发挥洋山港区位优势,提高对国际航线、货物资源的集聚和配置能力,打造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无论是全面复工复产,还是海关的业务优化创新,强调的都是“稳链”。
章玉贵坦言,对于企业来说,随着物流的畅通,接下来恢复生产可能还会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疫情可能反复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采购、雇员以及扩大生产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顾虑;其次是超过2个月的封控期对海内外市场的影响会在未来半年内逐渐显现出来,企业必须花很多精力修复正在流失或出现流失倾向的市场份额;最后国际航运在6月份以后可能涨价带来的成本支出增加会加剧部分企业本就存在的困难。
不过中国企业在困难时期每每展现的韧性和吸收损失能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口的重要原因。在当前依然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高度重视国际市场和产业发展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的动态,内外兼修,早做准备,才能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看看新闻Knews编辑:郝苗苗)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