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多月的搬迁,今年三月,虬江路市场内近150家商铺,搬迁到上海轻纺市场内二楼的虬江路专区,老店新开,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追随而来。
虬江路,曾经是上海市民的淘宝胜地。除了虬江路沿街商铺,2.1万平方米的上海音像城更是旧货淘宝乐园。据了解,虬江路旧货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发展到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迎来鼎盛时期,商铺最多时,包括流动摊贩在内,虬江路一带簇拥着500余家店铺。其中,面积最小的可能只有七八平米。在这里,除了音像产品,还有生活各种门类的小物件,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机械机床,琳琅满目,什么都能淘到,也因此,不少老店从虬江路扎下了根。
程淑华,齐齐哈尔人,因为和俄罗斯离得近,年轻时就常去俄罗斯做生意,20年前,她带着自己的俄罗斯商品,从东北来到上海,在虬江路旧货市场落下脚。“实际上我这店里有很多东西,我都很喜欢,有的东西我都不舍得卖的。它给我带来很多回忆、历史的东西。”程淑华的怀旧,发自内心。
常年身着俄罗斯风格的服装,也会说一点俄罗斯语的程淑华,店里充满俄式风情。除了从俄罗斯进口的皮包皮具外,还有从各处收集的俄罗斯徽章、铜板、旗帜等老物件,每一个老物件都有一段老回忆。
程淑华的货品由东北的的大哥直接从俄罗斯进货,因为渠道有保障,货品也地道,二十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喜爱异域文化的老客户。祝志平便是其中之一,因为多年来的惠顾,和老板娘熟成了老朋友。
十几年来,祝志平在虬江路市场买过俄罗斯的大衣、洗澡的水龙头、老花眼镜等五花八门的商品,从小年轻淘到了中年人,价廉物美是让他流连忘返的原因,有时候扎进市场一兜就是一俩小时。今天听说虬江路市场在轻纺市场安了新家,老粉丝马上来一探究竟,在老板娘店里又下手了一条新皮带。
祝志平说:“这次是第一次来,到了这里让我眼前一亮,这个焕然一新,环境变了,它的购物环境变了,不像虬江路人挤人,可以慢慢兜,慢慢挑,商品一目了然。”
虬江路旧货市场曾经因为违法经营、违法居住、违法搭建和消防安全生产隐患等乱象,为周边居民所诟病。如何破旧迎新,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延续这段怀旧记忆?轻纺市场的接手希望就此能打开虬江路市场的新局面。去年年底,虬江路市场宣布即将关闭之后,上海轻纺集团吸纳了一部分市场内原有的特色商户入驻,此后还计划通过统一店招等举措规范市场秩序,改善购物体验,延续虬江路的老上海怀旧风是他们主打的品牌风格。
上海轻纺集团顾问蒋成安表示未来还将引入非遗工作室、工匠工作室等,让一些老手艺能在这里发光发热:“他们带来了这些怀旧的文化、还有这些怀旧的产品,有些产品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但是这些东西,社会价值有,使用价值可能会弱一些,我们就通过和行业工会商量,把上海的乃至全国的工匠也要引入到轻纺市场,通过工匠的艺术加工,然后形成可以使用的有现实价值的市场价值的物品,然后我们还会引进鉴定机构,对这些商品进行鉴定,证明它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通过这个实现它的市场价值,让上海老年人真正能从中找到乐趣,找到价值,找到快乐的基点。”
张根平就是工匠工作室计划中的一位修眼镜的高手,靠一双手,为老眼镜凹造型,做修理。在张根平手里没有修不好的眼镜,他的手指也因此变斜发颤,只有在修眼睛的时候才显得灵巧稳定。“虬江路开了多少年,我做了多少年,我现在退休了没事,爱好这个,帮帮这个老百姓,难度搞的做不好的眼镜帮他解决困难。”张根平在轻纺市场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地方。
干了大半辈子修眼睛活的张根平手机里有一批老客户,隔三差五总有人带着自己的老眼镜来找张根平续命,张根平是念旧的,老客户们也是念旧的。随着虬江路市场的搬迁,虬江路的过往将逐渐成为历史,但怀旧文化得以在新地方继续,当一扇扇卷帘门拉起,音乐响起,货品铺开,这里又将开启人声鼎沸的一天。
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现在是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了,二手市场更迫切需要:“到了现在这这个阶段,大家对物品的欣赏不一样,需要有一个集中的市场进行交流,我觉得二手市场是一个现代文明城市必备的功能,现在可能有文化记忆互补的产品,是丰富老百姓的生活的。”
(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赵一凡 张予洋)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