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瑞典检察院10月3日公布的一份新闻公报,瑞典附近的“北溪”管道泄漏点周围海域已被封锁,禁止船只驶入、锚泊,禁止在该水域潜水、钓鱼以及开展地球物理测绘等,以便进行刑事调查。
此前,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对媒体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可能是一次国家级别的恐怖袭击事件”。不过,在确切的证据出来之前,所有针对该泄漏的原因分析都是“猜测”。
“北溪”管道其实是新鲜事物,自诞生至今也不过十年。从资源禀赋角度来看,俄罗斯一直是全球重要的能源输出国,而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是重要的能源进口国,连接双方的是东欧。早在冷战期间,苏联就通过东欧国家的陆上管道向西欧输送大量天然气。
苏东剧变后,过去被苏联“掌控”的东欧国家,包括新独立的国家,开始在“俄气西输”问题上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包括不断提高天然气的过境费用,甚至试图截留部分天然气。出于安全和经济的考虑,早在1995年欧洲就开始出现一个新的能源供给思路:修建一条穿越波罗的海以直接连接俄罗斯与德国的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就是“北溪”。
从酝酿到付诸现实,北溪经历了十年之久。这其中虽然有技术和资金的因素,但更重要原因在于这条管道可能在地缘政治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方面,从波罗的海通过的管道能够直接绕开此前起到连接作用的东欧国家,使之不但会损失大量的过境费,而且大大降低了其在欧洲能源贸易中的话语权,影响力急剧下降。
“北溪-1”建成以前,80%的输欧俄气经过乌克兰的管道,剩下的通过波兰等国。另一方面,北溪管道毫无疑问能够给德国等西欧国家提供更加便宜和可靠的天然气供给,但是也意味着这些国家将对俄罗斯能源将形成更大、更深的依赖,使后者掌握更大的“权力”。
尽管遭到一些东欧国家的反对,但最终经济理性占据上风。这是西欧与俄罗斯实现深度合作的一次伟大且关键的尝试。“北溪-1”于2010年启动建设,并且只一年时间就正式投入使用。随后,尝到甜头的欧洲紧接着开始规划“北溪-2”,试图将“俄气输德”的数量再增加一倍。但是,“北溪-2”的修建却命运多舛。
2014年俄乌“克里米亚事件”急剧恶化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使“北溪-2”遭遇越来越多的批评。2020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将“北溪-2”项目纳入“美国敌对国家制裁法案”(CAATSA)的制裁范围中,强迫相关企业和个人退出该项目。在巨大的争议中,该项目还是在2021年完成建设,但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2022年初,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引发美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展开史上最严厉的经济制裁。但是,因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欧盟进口天然气中约40%来自俄罗斯,欧洲国家无法像美国那样完全切断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只能逐渐降低进口数量,欧盟计划在一年内将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削减三分之二。
这大大限制了欧盟“惩罚”俄罗斯的能力,在实施制裁时不得不投鼠忌器。8月初,欧盟对俄罗斯的第七套制裁方案,不得不减轻关键领域的制裁,包括放松对俄罗斯石油的出口限制。
但是,北溪管道被破坏事实上以长痛不如短痛的方式,有力地推动欧盟降低对俄依赖,也使俄罗斯丧失对欧洲国家发挥影响的重要筹码。根据今日俄罗斯电台网站新闻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从而挫败后者将能源武器化的手段。
这在地缘政治上将再次带来巨大的变动。短期来看,因为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短缺,欧洲国家不仅要承受进一步加剧的通货膨胀和生活压力,而且大概率会迎来一个更加寒冷的冬天。
长期来看,美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隔绝将进一步加剧和巩固,甚至超过冷战期间。政治理性将迫使欧洲国家寻求更加安全可靠的能源供给,这次不可能再是俄罗斯。美国作为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在西方世界的地位将进一步上升,加大欧洲国家对美国能源的依赖。欧盟试图在美俄之间尽量保持平衡的选择空间也将不复存在。新的跨大西洋联盟将更加牢固。
经历十多年、耗资数百亿美元建成的“北溪”管道经此一“役”,很可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也给世人再次敲响警钟。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赵歆 郝苗苗)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