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中国,涌动改革的热潮。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提出“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自上而下形成党领导改革工作体制机制。
十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2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会议,审议通过超600份改革文件,指引各方面出台3000多项改革方案,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突出问题导向、疏堵点除痛点,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关乎成效。《改革方法论》第二集,聚焦如何更加注重系统集成,让全面深化改革稳步向前,邀请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公龙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一起讨论。
厘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尤为关键的是要厘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一场围绕长江祛除顽疾的生态保护攻坚战,就交出了一份系统治理的绿色答卷。
前不久,长江扬州段出现壮观一幕,十多头江豚争相跃出水面,被正在开展江豚种群全流域调查的工作人员记录了下来。
曾几何时,围垦建坝、过度捕捞等粗放型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着长江健康状况“晴雨表”之称的江豚种群陷入濒危。
转折发生在2016年年初,一场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主基调。
近8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4次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污水管网加速建设、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十年禁渔”扎实推进,一项项改革举措对症下药、系统施治。
经过多年努力,母亲河“含绿量”越来越高,长江干线流域全线水质保持在二类,一度濒危的江豚“微笑”归来。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制度层面看,《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个纲领性文件出台,构筑起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我国还先后制定、修订20多部生态环境相关法律,实行史上最严“环保法”,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等。
从具体操作层面看,从为长江经济带立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规矩,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再到设立国家公园,破除“九龙治水”式的碎片化管理困局……
“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是我们把握生态环境问题最根本的一个思维方法。”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公龙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改革举措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因此在生态保护的制度设计方面,更注重统一、协调。“也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来规划经济发展,让保护和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
王公龙还指出,系统集成思维也更加注重法律保护,用法律的刚性约束,迫使全社会必须把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则注意到,伴随“绿色转型”出现的,还有一连串“转型”,比如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同时还涉及了支撑绿色转型的“消费转型”,以及财税、金融、投资和相关市场化机制等政策体系的健全。
“在讨论绿色发展时,之所以会一并考虑这么多其他领域的发展,实际上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整体性特征。” 蔡之兵进一步表示,在改革推进、落实这样的“全链条设计”和“系统性规划”时,一方面要立足整体视角,做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让改革做到有据可依;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个体视角,掌握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让改革做到有的放矢。
厘清区域协同与全局发展的关系 下好“全国一盘棋”
区域协同,握指成拳。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如何厘清区域协同与全局发展的关系,推动我国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位于东海之滨的长三角,作出了示范。
7月9日,从常州港出发的“宇航116”轮抵达上海外高桥港区,其装载的锂电池等货物将“坐上”大船,由此开启美洲之旅。
这次航行,也宣告了首条长三角“一单制”航线的正式运行。当地港口申报数据延续到上海,破解了此前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在水水中转时,需要大量申报手续的难题。
事实上,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交通一体化一直是“先手棋”。从长三角首条环线高铁开通运营,到苏州高新区首个空中快线枢纽启动,半小时通勤圈、1小时生活圈、3小时高铁圈,24小时包邮圈,“从梦想照进现实”。
不断突破时空限制,也为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创造了可能。从江苏常州拿到“动力电池”、由浙江宁波提供一体化压铸机,一家上海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在4小时车程内就能解决所需的配套零部件。
自201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总指数年均增长11.17%。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五分之三、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一,长三角产业“新成色”越来越足。
长三角的蝶变,是国家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区域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均衡性明显增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2023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1.6%、21.5%,向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发展目标稳步前行。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通过政策的引导、国家战略的实施,目的就是让这种不平衡走向相对平衡。”王公龙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五大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联南接北,承东启西,以四大区域板块为支撑,优势互补,交错互融,构建起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全国一盘棋”不断走深走实,也到了改革的深水区。在蔡之兵看来,要想下好这盘棋,就要瞄准改革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关键从目标约束和行为引导两个层面着手推动改革。
一方面,要坚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目标,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统一区域之间的基础制度规则、基础联通设施、要素资源市场、商品服务市场、市场监管规则等,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另一方面,要构建有利于区域之间进行深度合作的体制机制,找到不同区域发展利益的共同点,打造区域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地方同向发力,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经济布局。
厘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对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来说,系统观念也是重要遵循。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加速创新技术应用,也离不开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性谋划和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题中之义。
挥手、作揖……在日前落幕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首次正式亮相的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和它的伙伴们,组成“十八金刚”,欢迎到场观众。
此外,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大模型也展示出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首个“可控人物视频生成大模型”,能让一张任意风格的照片生成一段人物类视频,并首次实现分钟级可控。
AI成果惊艳世界的背后,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7月3日发布的数据,过去十年间,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方面提交专利申请超过3.8万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6倍之多。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只是引擎之一。今年以来,从国内首个“地面空间站”通过验收,到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再到深中通道领衔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完成,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大国重器频频“上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动能。
在高端化、智能化的引领下,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尤其需要增强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的主动权。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突围之策。
就在上个月,美国财政部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发布《拟议规则制定公告》,其主要内容旨在限制美国实体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对华投资。这也是延续、加码美国政府由来已久的打压、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之举。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美国还联合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十国组成6G“排华”联盟,被舆论解读为以争夺“数字权力”为目标,在未来数字空间“竞赢”中国。
对此,蔡之兵指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它不仅是应对国外“科技战”不断升级趋势的根本举措,也是推动实现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在影响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因素中,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科技创新能力将是首要因素。
因此,蔡之兵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的改革未来将会是重点任务。比如,如何真正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科技评价体系,同时树立新的评价标准。
此外,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如何打通产学研环节的堵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也同样值得期待。
“坚持科技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王公龙表示,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王公龙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还需统筹把握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发展和安全等关系,这就需要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子落而满盘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需要系统谋划的攻坚战、需要整体推进的持久战,也是需要协同发展的配合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坚持科学方法论,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编辑: | 郝苗苗方菲菲 |
责编: | 方梁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