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依托物业“距离近、人员亲、响应快”的天然优势,一些区开始试点“物业+养老模式”将部分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日常管理中,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服务的内容有哪些?效果又如何呢?
家住徐汇区凌云新村小区的宋伯伯,已经是第三次找小区物业的养老专员,帮忙去三甲医院代配药了。去年9月,徐房物业试点推出了几十项为老服务内容,包括陪诊、代配药、助浴等服务,按照物业服务范围自营或者外派,已经有不少社区居民尝试点单。宋伯伯说起以前自己去配药时,“我孤老一个人,也不知道找谁啊,那现在找他们,完全放心。”
徐房物业养老专员魏丽介绍:“我们物业公司主要是做维修服务清单,和照料服务清单里面的适老化装修这一块,其它护理服务清单和家政服务清单都是由上海市老年基金会来做,那些公司都是非常专业,价格也相对来说比较实惠。”
对于社区居民来说,物业“距离近、人员亲、响应快”,能够弥补一些为老服务项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缺位。除了徐汇之外,其实有不少区都已经各自在展开探索。
虹口区蒋家桥小区是老公房小区,没有电梯。90岁高龄的范爷爷,住在六楼,有时要出门看个病,上下楼就成了难题。“之前两次脑梗的时候,全部由女婿背上背下的,危险啊,如果不留心摔下去,两个人都摔下去了。”
好在,小区物业推出了“爬楼机”接送服务,30元一次,但范爷爷觉得,挺值的。
小区所在的欧阳路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8万,占总户籍人口46%。2022年底,这里率先启动了“物业+养老”试点。目前,已服务老人超过3000人次。“陪医、代开药、保洁等等一些服务,老百姓还是比较需求比较多的,所以我们当时考虑了物业离我们老百姓最近,物业公司整合小区周边的资源最强,我们制定了一个探索的计划,逐步拓展和扩充服务内容。”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办事处二级调研员龚健说道。
像蒋家桥小区物业,就推出“1+5”服务套餐;24小时物业管家平台,搭配上门护理、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生活代办、文娱活动这5大类服务模块。上海虹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杰介绍:“上面这1到17 项,是我们物业自己的员工,可以提供的日常服务,从18到34都是由我链接社区周边的资源,提供的专业服务,周边商户要加入我们的物业服务联盟,都要签订相应的协议,包括提供的服务品质,我们对他也会有监督。”
家政服务,是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独居老人任奶奶,定期会叫驻点的家政阿姨上门。每小时40元,比市场价便宜了至少10元,而且有问题可以找物业,也让她很放心。“价格肯定比较优惠的,如果做得不好,我可以找他们领导,可以跟物业讲。”
欧阳街道计划,今年要将物业+养老服务模式,进一步向更多居民小区推广。“开发更多的适合老百姓需求的服务项目,来满足老百姓的居家养老需求。”
不过,“物业+养老”模式,尽管展现出了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多重挑战。采访中,就有物业公司表示,小区里物业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性都相对有限,通常还是以提供一些日常维修的项目为主,而在面对老年群体时,一旦服务中发生一些突发情况或纠纷,相关的保障机制,目前来看还比较欠缺。上海虹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杰坦言:“服务对象及子女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到底我们物业公司该提供市场化的运作,还是无偿或者是低偿服务呢,在此项服务工作当中,风险分担机制没有没有相应的保险,没有那种理赔的机制。”
如果能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提高老人的接受度,物业+养老的服务模式,也许可以在更多社区加速推广,为老人提供叫得应的便民服务。
事实上,物业作为社区的运营服务者,距离近、人员亲、响应快,为物业做养老打下很好的基础,但如何做好服务?如何链接更具专业化的服务,又如何保持可持续性的动力,都是下一步"物业+养老"服务模式需要面临的考验。希望通过目前各社区的试点,能够找到双赢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可持续地为老人提供便捷 、贴心的专业养老服务。
编辑: | 尤颖慧 |
视频编辑: | 刘奕达 |
摄像: | 唐晓蒙 |
责编: | 徐笑燕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