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上海中心开幕,本届大会以“全球视野·上海机遇”为主题,开展“1+3+N+X”系列活动。在连续办会的第五个年头,上海这座“五万亿城市”以新的面貌再次向全球展示了上海的投资机遇。
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开幕现场科技感十足。
“今天虽然准备了发言稿,但我把稿件植入了眼镜里,尝试通过科技手段来和大家交流。”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星纪魅族创始人李书福通过智能AR眼镜完成了一场充满科技范儿“脱稿演讲”,分享上海在全球变革中的独特价值与机遇。
李书福还透露,目前,吉利在上海已经落地10多个项目,吉利设计全球总部项目,从摘牌到开工仅用时2个月,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体现出了“上海效率”。
而来自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在大会现场巡场,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上周,这家企业的机器人还在上海世纪公园进行了环湖行走,并现场演示喝咖啡等动作。
瞄准高端产业布局 2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上海
科技范儿、未来感,这些在投促大会现场感受到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体现着上海的投资优势和广阔前景。而从大会的整体视角来看,这一场景的“含新量”远不止于技术展示。
今天宣布落地上海的21个高能级项目,就围绕未来先导产业做文章,主要聚焦先进材料、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领域。
落地的21个重点产业项目中,包括制造业13个,服务业8个。其中,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项目落地宝山,格思航天二期工厂项目落地松江,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落地浦东新区。该项目计划建设超1.5万公里超导带材的扩产项目,产值将突破50亿元。
据了解,过去4届大会期间,共有58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上海,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一大批顶尖企业家、创新团队和青年才俊来沪发展。
“加强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华略智库CEO、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夏骥认为,上海作为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历来都是全球企业投资的宝地、产业创新的高地、青年创业的福地,一方面因为具有完善的产业生态,另一方面,与上海“开放”的城市气质密不可分。夏骥表示,上海正在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能够帮助外资企业来到上海之后,快速链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他们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上海还推出两个500亿级的基金矩阵。其中,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将重点支持高端装备、汽车等符合市区协同主导产业的项目,引领新质生产力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上海市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则涉及商业航天、集成电路、文旅消费等领域。该基金群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完善上海并购市场生态。
“发展国资并购基金,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综合规划处处长陈斐斐表示,这次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总规模达500亿元,首期基金为100亿元,将重点支持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陈斐斐认为,通过战略性并购整合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头部企业的关键路径。
打造专属“会客厅” 促进政企双向奔赴
除了集成发布一批重点成果、重大项目,为了更好促成务实投资对接和项目合作,今年投促大会特别设置了“茶歇”环节。在上海中心84层,组委会为上海各区准备了专属“会客厅”,方便他们和区内重点企业面对面沟通,为政府和企业“双向奔赴”创造更好条件。
上海9个区以及临港新片区的“会客厅”就设在84层,区长、副区长亲自带队,和企业对接洽谈。现场了解到,从主会场到“会客厅”需要转三部电梯,但开幕式结束没到5分钟,就已经迎来了好几拨人。
“会客厅”不够用,组委会还安排了9间洽谈室。不少企业选择主动出击,为自己的拳头产品“打广告”。
金山区的“会客厅”,像一个低空经济“朋友圈”;临港新片区的招牌,则是硬核制造业......努力“营业”的各区父母官,与企业代表聊得称心,不少现场就一拍即合。
现场,东方卫视记者陈慧莹观察到,投资上海“会客厅”如同“社交富矿”,大家一起喝咖啡聊天,非常随意轻松。而松弛的背后,其实是上海的“底气”,这份底气是上海深耕的区域产业生态链;是以提升企业感受为目的的营商环境;是当家人对产业布局、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是用真诚的态度,讲专业的事情。
14个特色赛道集聚区“筑巢引凤”
为投资上海,各个区不仅提供了热忱服务,更提供了具体的落地场景。今天在投促大会上发布的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就主推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以此向全球递出一张含金量十足的“产业邀请函”。
此次发布的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将释放1500万平方米“筑巢空间”,开放37个重点场景,涵盖产业孵化、技术攻关、转型升级、应用示范四大类型,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其中,浦东张江和金桥将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集聚区;徐汇、闵行分别瞄准人工智能和先进能源装备产业;宝山重点发力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嘉定则依托区位优势,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每个集聚区至少要拿出1个“引凤场景”,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此外,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还前瞻部署10条重点产业链,其中既有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硬实力”赛道,也有时尚消费品等软实力的体现。
目前,上海已率先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同时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规模持续壮大,为全球投资者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
对此,陈斐斐表示,上海目前的产业布局,使其在技术、装备及应用层面,都有较好的储备,可以为不同产业领域的企业提供机会。另外,她认为产业布局完备,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应用场景,使企业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迭代,为上海的产业发展提供了需求端的巨大支撑。
撕掉“成本高地”标签 上海打造全球市场资源配置“超级接口”
上海开启投资新篇,也在不断核算“成本”这笔帐。投促大会开幕前,3月20日,上海市投促办开了一个发布会,会上介绍,近年来上海不断实施降本增效举措,比如去年投促大会上推出的“17条”,以“带产业项目”挂牌、“先租后售”等方式,实打实降低工业企业降低用能、土地、贷款等成本。
过去一年,上海累计为工业企业降本超过520亿元,其中,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占到近一半。如果比对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百元营收中的成本数据,上海低了2.7元,如果放在长三角进行比较,上海的工业百元营收成本也是最低。
上海市投促办表示,今年上海还将加大力度,在去年基础上,为工业企业再降百亿元成本。
“在吸引投资的优势上,除了一流的营商环境之外,上海还打出了‘不贵’这张明牌。”夏骥表示,上海正在打造综合成本最优的城市,“上海低成本”不仅源于产业链的融通,以生态效应、产业规模、人才聚集来降低综合创新成本;“上海低成本”还源于各项配套政策的落地实施和点对点服务的快速到位,为企业降低了时间成本。这次投资促进大会,通过全面宣介上海的发展优势和广阔前景,体现的正是这座城市邀请各界投资者“来上海·遇未来”的诚意和用心。
编辑: | 周雯飞黄艳琳 |
责编: | 赵歆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