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前,新中国成立时,世界有疑虑也有期待。70年后的今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国的利益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合。
《与世界对话》专访全球多位名人政要和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其它国家一起面对挑战。
近年来,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日趋乏力,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如何有效修复全球经济,为之注入新动力?许多人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不过,一些抱持固有观念的西方媒体和政客,却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对之充满戒备,不乏误解,时有抹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该如何坚持全球化道路,争取更多理解,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并发挥自身的贡献?
斯蒂芬·佩里
《与世界对话》专访了长期致力于中西方贸易的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斯蒂芬·佩里先生,来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中西方的“破冰”可能需要100年、200年接力下去
上世纪50年代,斯蒂芬·佩里的父亲杰克·佩里,打破西方封锁,率领英国贸易团来到中国,签下西方世界和新中国的第一贸易协议。被称为中国和西方贸易往来的“破冰者”。
而在斯蒂芬·佩里看来,只要世界还在继续寻求一种新的关系,破冰就需要一直进行下去,可能是要一百年、两百年一直接力做下去的一件事业。
在一个以不信任和竞争为主基调的世界里,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认识到,中国并不是想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不想插手其他地区的事务,并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中蕴含的“共享”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遗憾我活不到见识'一带一路'全貌那天了”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在全球各地结下硕果。对减少国家间“平衡赤字”,促进全球经济共赢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政客对一带一路的抹黑也一直没有稍停。像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等,就曾多次在出访时发表诬蔑“一带一路”的言论。
对于这样的误解,甚至是曲解,佩里显然不能认同。在他看来,“一带一路”从基础建设出发,通过交通系统的建立、能源的运输,通讯网络的建立,其实是在世界各国人民间打通了所有交流的通道,实现了跨过文化、人员的跨过流动,这是非常具有变革性的一种概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机会。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活不到能够见识其全貌的那一天。”佩里说。
未来10到15年中国经济对全球贡献度会有多惊人?
波兰前总统科莫罗夫斯基曾经说过:“一带一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有远见的事业。
远见,也是斯蒂芬·佩里在谈到中国经济时多次强调的一个关键词。在他看来,由于长远的规划性和政策的延续性,中国经济带来的增长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对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要。在未来的10到15年里,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甚至会达到40%。
也正因此,对于美国不断以关税政策,扩大和中国贸易摩擦的行为,佩里先生表示了深深的担忧。他表示,美国也许有自身的考量,但当他们开始侵害到中国经济增长给世界带来的收益的话,必定会个世界经济造成伤害。
访谈实录:
何婕:佩里先生您好!
斯蒂芬·佩里:你好!
何婕:很高兴跟您做跨洋的访问和对话。您曾经说中西方的破冰绝不是一项已经完成的任务,而是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我的理解是,每一个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不一样。比如说,说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我也想问一下,在您的观点当中,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今中国要面对的挑战又是什么?
斯蒂芬·佩里: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只要世界还在继续寻求一种新的关系,“破冰”就需要一直进行下去,可能是要一百年、两百年,一直接力做下去的一个事业。1978年,中国仍是比较落后的,我用了十年时间认识到,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改变发生在农业中。我之前也说了,过去你会看到田野里有数百人劳作,现在你会看到机械化的农业;过去你会看到粮食短缺的现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第二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制造业,制造用于出口的商品,农民们脱离土地,提供劳动力,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这是一项巨变,过去人们认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中国做到了,而且非常迅速高效,这一历程英国用了一百多年,而中国只用了大约十五年,变化非常巨大。
何婕:说到现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中国自身的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您是怎么来解读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斯蒂芬·佩里:这是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也只能非常谦虚地稍微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1978年起开始发展的这种思想,一直计划到了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建立一百周年,建立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还有一个国际方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可能理解得很透彻,这些概念中包含了“共享”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如何在中国社会中让人民公平地,但不是平均地共享发展果实。美国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认识到,中国不是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过去想要维持自己在全球的力量,维持美元在全球的地位,现在美国可能会感到,他们需要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不再依赖于美元的统治地位。今后,随着美国对于中国成为安全的现代化亚洲国家的愿望,不想插手其它地区的事务,不想操纵其它国家的资源这一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他们或许不但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模式中蕴含的“共享”思想,还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世界上的强国在过去两千年间相互竞争、相互厮杀,为的是成为头号强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提出,我们要面对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挑战,应当合作让未来更好、更安全,经济更发达。
何婕:整个全球经济从2014年开始确实陷入到了低增长困境中,所以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想问,在您的观点中,中国坚持的全球化,坚持的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对于整个全球经济的复苏有什么样的意义?
斯蒂芬·佩里:那么我觉得中国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个国家。我有时候很好奇,习近平主席和外国领导人会谈时,心里在想什么,他已经预想到了未来二、三十年的情况,而对方还只能勉强预测未来六到九个月的趋势。在未来的十、二十、三十年间,中国经济带来的增长对西方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都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能够参与其中。之后还有“一带一路”倡议,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十五年中,我觉得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经济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会先增长到40%,然后回落到25%到30%。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承诺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我非常担忧美国现在的关税政策。我理解他们是有他们的目标的,但是如果说他们开始侵害到中国经济增长给世界带来的收益的话,这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伤害。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也希望这种效果会一直体现下去。
何婕:我们也注意到像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这些概念,其实西方社会还有比较多的误解,而且有的误解还很深,您觉得我们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始终有这个误解存在的话,对于整个世界未来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负面的影响?您觉得该怎么做会比较好?
斯蒂芬·佩里:我们仍生活在一个以不信任和竞争为基础的世界里,还需要五十到一百年,“共享”才能成为世界的主潮流,我希望我能说这会很快发生变化,但是不会这么快。中国只能不断地尝试着,向其他人解释自己的行事方式,这会产生作用的,但是一定要有耐心。有人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确实有一些误解,其核心问题是,人们担心中国是想建立帝国,想占据中亚,继而占据中欧,然后是西欧,最后取代美国。我对中国有足够的了解,我知道中国领导人的头脑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幻想。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大体上都待在其国境之内,所以这就需要人们理解,中国是想把自己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现的优点分享给世界。
何婕:“一带一路”倡议是了解、理解中国的起点,我特别想知道,在您的观点中,这是一个怎样的起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您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
斯蒂芬·佩里:如果你要把东西方和全球其它国家都能够连通起来,那就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中国刚刚进行了这样的建设,有相应的能力,有公司、有技术、有能力,但在基础设施之后,就要建设城镇、培养人才,建设智能城市、创造性城市。我很清楚,就是整个世界已经被中国调动起来了,跨国的世界概念正在慢慢浮现。“一带一路”倡议是基础设施跨国建设,跨国文化、人员的跨国流动,这个是非常具有变革性的一种概念,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活不到能够见识其全貌的那一天。
何婕:我们知道英国是西方国家当中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我们也非常期待后面还有一些实质性的动作。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欧洲的意大利、葡萄牙、希腊也都纷纷加入“一带一路共建”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特别看到英国方面实质性的行动。想听听您的分析,这是为什么?另外,是不是像英国“脱欧”这样重大的议题可能会拖延相关的决策?您怎么来看?
斯蒂芬·佩里:对于英国人来说,可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脱欧”,他们很难去注意到其它的事情,我们希望这件事能够尽快解决,我们就能继续生活了。如果考虑到中国会提供10%到12%的资金,那么“一带一路”还有大量融资工作要做,世界上有大量资本正在观望,想找到可以投资的新项目。伦敦作为金融中心有非常好的条件,可以供“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发行债券,由伦敦市场内部的资金支持,对于英国的所有商人来说,这可以帮助他们观察“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已经有一些大公司认识到,之前中国国内的极好的投资机会正在转移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项目上,我们过去将世界各地的铁矿石卖到中国,它们进入了中国在新工业革命中建成的那些产业,这些产业中有不少正在将其产能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准备为中亚到中欧一线提供产品,这样,这些公司就进入了他们从未涉足过的中亚、中欧、中东、非洲、南美国家,英国的商人正在意识到,他们要变得比之前全球化得多,他们还需要一点时间来理解这一点。
何婕:如果有一天英国真的离开欧盟了,这样的一个英国,与中国之间的彼此的需求体现在哪里?
斯蒂芬·佩里:中国已经彻底废除了对外资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限制,虽然有很多人对中国股市感到担心,但是其实对外国资本来说,中国债券市场才是真正的机遇。我之前也说过,这也是让伦敦与中国,包括上海、深圳和其它金融中心的关系不断发展的机遇。而且我们也看到在金融领域,中国有一定的创新和开放,我还认为伦敦未来会越来越依赖于与中国的金融合作,伦敦过去为中国提供了投资、收购企业、建立企业、稀释外币储备风险的机会,这样一个在英国投资的机会不会变化,英国还是会保持开放,我想中英两国关系会成为未来二十、三十年中,世界上发展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对中英关系充满信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杨龙跃 陈彬 编辑:郝苗苗 毕俊杰 蔡晨艺 赵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