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韩春雨论文遭质疑一事持续发酵。世界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回应称,因为收到若干研究者的反馈声称无法重复中国学者韩春雨的实验,《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韩春雨在得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介入此事后表示:“如果这个技术是假的,哪还有这么多人关注,直接等着看你最后应用不了不就好了。”韩春雨说,该提交的数据和材料在论文发表以前就已经提交。如果接到杂志正式通知,他会按照流程配合《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的进一步调查。同时,他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自己的论文肯定没有问题。
韩春雨
现在网上的质疑不值得回应,其学术水准不便评价
“我都要变成一个娱乐人物了。”又一次手机铃声响起,韩春雨将声音按掉,“不关掉手机根本没法聊天。”
8月2日下午5点半,记者在河北科技大学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见到了韩春雨,他刚刚结束实验。见到记者,他很礼貌地表示,他的工作和研究已经受到打扰,每天都接到几十个电话,最开始是联系实验室进行交流的业内学者,之后就是前来采访的记者,他不打算一一回应。但是记者既然找到他,他就有责任把事情说清楚,“来了我也不能把你们轰出去,该说的我都跟你们说了。”
韩春雨的论文发表之后,方舟子于6月份在社交媒体上对此事进行了质疑,网络上也多有质疑。而《自然-生物技术》会介入这场争论,源于7月29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法国籍基因学家Gaetan Burgio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文,推翻了自己之前作出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非常高效的结论,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并且他没有发现证据能够真正证明NgAgo可以实现基因编辑。
Gaetan Burgio的实验测序结果
很快,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ISTT)前主席Lluis Montoliu群发邮件,公开质疑韩春雨的研究成果,并呼吁“为了科学的开放性,如果任何人获得了正面线索,请共享结果”,并要求韩春雨公布更多的实验信息。
质疑
邮件
随后,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宣布介入此事。
即便如此,韩春雨仍然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现在网上的质疑都还不值得回应。”目前的质疑主要是国外学者发在社交媒体和邮件中的文章,其内容的学术水平他“不便评价”;而按照学术圈的规则,对于一篇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质疑,应当是由学者通过实验发现论文的不足,再以“comment”的形式告知杂志,再通过杂志要求作者回应,但现在他还没有收到杂志的通知。而另一方面,韩春雨称方舟子其实是从六月份就开始质疑了,“我的技术提出来,你要发现其中的问题你得首先做一遍实验吧?一个月的时间,实验都没做完一轮呢。”
实验室
NgAgo还不那么好用,但前景广阔
对于自己的NgAgo技术,韩春雨非常自信地表示,他在实验室已经多次重复使用这项技术,并称国内现在已经有其他团队可以重复这项实验了,只不过现在事情没有定论,“大家都不想以后砸自己的脚”,所以没有人出来发声。看看新闻knews记者追问到底有哪些实验室已经完成实验,韩春雨表示现阶段仍不便公布。
同时,韩春雨坦言现在的NgAgo还是一项新技术,“还不那么好用”,有些地方仍存在不足,仍需通过进一步实验加以完善。但较之于传统的CRISPR-Cas9技术,新技术具有编辑精准度更高的优势,能更有效地避免脱靶现象。韩春雨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这项技术就好比“原来你工作的时候只有锥子这一个工具,现在又多了一个螺丝刀。”
韩春雨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NgAgo-gDNA技术在制药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专利归河北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共有。
他坚持认为,之所以遭到多方质疑,也有可能是触动了传统市场的利益。“要彻底消除质疑,还是要通过科学的方式。”韩春雨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关于他的研究成果是否真实,“大家可以静待一段时间,按照程序来走,等待《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的核实结果。”
实验室内
实验无法重复存在多种可能
5月份,由北京大学生物学家饶毅担任主编的新媒体《知识分子》曾在韩春雨发表论文时予以重点报道,面对此次质疑事件,饶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韩春雨的工作,与其他初次发表的工作一样,需要其他实验室能够重复,需要时间检验,需要多方面比较,需要知道能够有多少发展,才知道是否过硬,有多大意义。”另一位学者中科院教授王大元则表示,现在应该给一段时间,比如6-12个月,让有科学实验的报告去确认韩春雨实验的真伪;网络上的质疑和各种说法没有权威性,谁都可以说。又或者让韩春雨公布其实验的重复性,再做一次实验。
这场“真假之辨”引来多位学者参与讨论,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生物科学领域专家表示,就目前情况来看,韩春雨的实验被其他研究人员声称不可复制存在多种可能,可能是因为其披露的信息不够,也可能这只是他研究过程中一个偶然的发现,还有可能是其他人的操作有问题,不能单纯认定是数据造假。“学术论文本身带有很强的探索性,有很多不确定性,韩春雨可以发表重复实验的论文,也可以邀请别人来他的实验室重复。”
河北科技大学工作人员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此前网上流传的校方会在一个月内作出调查结果的信息为误传,目前学校对此事不便回应。
相关案例:
1999年,北京大学学者饶毅发表论文阐述Slit蛋白质的功能;2001年,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否定饶毅的结论;饶毅于是做了更多实验,在2003年发表新论文,证明了自己的结论正确。
2014年1月,小保方晴子在《自然》上发表关于一种“万能细胞”的论文,在同行无法重复并提出质疑后,她自己无法在有监督的条件下重复实验。7月,发表的论文被杂志撤回,12月,她供职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宣布否定其论文结果。
(编辑:周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