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今年的两会上,如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亮出实招:首先是,强源头创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其次是,惠及创新主体,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直被摆在重要位置,同时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激发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校、青年人才的“双创”活力,鼓励大家以创业带动就业,让“创新创业”内化为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的“软实力”。
如何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表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从2014年开始,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科技创新转移转化越来越受重视,是因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够对国民经济、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切实帮助。
印杰委员表示,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要把增加老百姓的科技“获得感”放到首位,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的是科技成果转化如何来惠及民生。比如说,一项新的研发技术或者一台新研发的机器投入到医院的临床使用,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对老百姓来说就是能切身感受到的。此外,一些重大专项的技术放到大众创新、创业当中去,可以应用到离老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而转移转化做得好,反过来也会推动原创的科技创新,即,科技创新和服务国民经济、为老百姓提供美好生活是相辅相成的。
当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高科技企业创业如火如荼。印杰委员认为,高科技原创企业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突出,主要是因为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参与度高,而高科技原创型企业规模比较小,大部分原创型企业都是由项目研发人自己成立,工作效率高,能够把研发人员、投资方、市场三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各方的利益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国家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边试点、边总结、边提炼、边推广”的方式,破除了一批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细绳子”,不仅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也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转化之路更加畅通。
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培养高科技人员创业方面,高校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对此,印杰委员打了个比方,他说,高校就是科技创新的“苗圃”,有很多高质量的“种子”,高校的功能就是尽可能地培育好这些“种子”,根据不同的需求,施以养料,精心呵护,让其成长为“参天大树”。然后把他们投入到市场,让更多人看到其价值,继而吸引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所以,高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研发队伍和一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主要进行科研,而管理人员要负责探索建立概念平台,帮助创新成果进入“产品”阶段。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印杰强调,只有大家形成合力,高校和科研院所才能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地创新发展,形成更多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看看新闻Knews编辑 彭晓燕 张蕴昆)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