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口中常说的“古籍”,顾名思义,就是指古代的书籍。古代书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雕版印刷的,又称“刻本”、“刊本”。用雕版印书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唐代雕版印书并不普遍,使用雕版技术印刷书籍真正开始流行,其实已经是宋代的事情了。宋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期间战火频仍,再加上纸张不易保存,所以即使是宋代刻印的书籍,流传下来的也极为罕见。因此,在古籍收藏界中,有一个专业的说法,叫“宋版书”。“宋版书”在古籍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以至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说法。而“宋版书”里,则又以北宋刻印的书籍最为珍贵。据说,除佛经之外,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十多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部北宋的刻本——《长短经》。
《长短经》是唐代赵蕤(ruí)所撰,提起赵蕤,大家可能还比较陌生。但他有一个十分有名的朋友,大家一定熟悉,他就是李白。据说,赵、李二人在年轻时交情很好,当时人有“李白文章,赵蕤术数”的说法,足以看出赵蕤名声的显赫。
现存的《长短经》共九卷、六十四篇。分“文”、“霸纪”、“权议”、“杂说”、“兵权”五类。从这本书的书序里,我们可以知道,《长短经》的全称是“儒门经济长短经”。不过,虽然书名有“儒门”二字,但书的主要内容却并不局限于儒家,而是汇集了儒家、法家、道家甚至阴阳五行等各家的说法,这倒与战国纵横家的思想颇为类似。“长短”二字,正出自代表纵横家学术的“长短纵横之术”这个词。纵横家作为战国的“诸子百家”之一,他们的思想不局限于一家之说,主要目的是通过自己的辩才,分析天下局势,帮助列国称霸。可见,纵横家的学术十分切近现实,是一种“经世致用”之学。
《长短经》在宋代虽然刊刻过,但到了元、明两代却流传很少,也没有人重新整理刊刻。这本书上的印记,有“传是楼”、“健庵收藏图书”、“徐乾学印”、“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等,这是清代初期学者徐乾学传是楼的印章,说明徐乾学曾经收藏过这本书。乾隆年间,这本书又传到了藏书家励守谦手里。后来乾隆皇帝组织编修《四库全书》,向全国征集书籍。励守谦作为当时的大藏书家,也献上了不少书,还得到了乾隆皇帝对献书者的嘉奖——一部内府初印本《佩文韵府》。这部《长短经》就是励守谦献给皇帝的书籍中的一部。《四库全书》编修结束后,征集的善本大多归还了原藏者。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会在他喜欢的善本上亲笔题诗。这部《长短经》的开头,就有乾隆甲午春御题的七言四首,可见乾隆皇帝对它也十分珍视和喜爱。
到了近代,这部书则流入了常熟翁氏,也就是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家族手中。常熟翁氏自翁心存起,到翁万戈止,六代都是藏书大家,这部《长短经》也一直是翁氏所藏的珍本之一。直至2000 年春,上海图书馆以450 万美金从美国购回翁氏藏书80种,《长短经》才正式成为上海图书馆的馆藏。
不过,这部《长短经》虽然历经几代人收藏,但它的具体刊刻年代却一直没人去仔细研究过。这部书归藏于上海图书馆之前,古籍界基本将它认定为南宋初年刻本。那么,这部书又是如何最终被认定为北宋刻本呢?下面我们来听听上海图书馆专家的意见。
经过上海图书馆专家的反复比对、辨别、鉴定,该书无论是编排方式、用纸、版式等,都更接近北宋刻本,尤其是版心未刻鱼尾这一点,更是北宋刻本的特点,因此几可确认为北宋刻本无疑。《长短经》为北宋刻本的论断,也使这部稀世珍宝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来源:《诗书画》项目组 编辑:王婷)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