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上海新增长点会在哪里?这座城市会拿什么参与全球竞争?
一份“施工图”,让世界看到了上海的雄心。张江、临港、大零号湾成为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先进核能、新型储能、脑机接口三个未来产业专委会新近成立。根据部署,到2030年,上海要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5000亿元。
关于未来,充满着种种可能,何种产业才能堪称未来产业?如何才能为在这场关于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哪些产业属于“未来”?
前沿性、颠覆性、突破性、战略性、爆发性是它的明显特征。“纤微机器人”、 核聚变项目 、对标马斯克“星链”计划,这些都是上海正在着力打造的未来产业,也被看作引领生产力实现新跨越的“战略必争”之地。
“未来产业是从概念上来讲并没有特别权威的界定,一般是依托技术成熟度曲线来做划分”,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丁国杰认为未来产业一般是指技术尚未成熟,但市场也尚未成熟的,面向未来需求的一些产业。既不是完全看不见的产业,也不是现在产业的简单升级版。
当前,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红利有所衰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生物育种、深海空天、可控核聚变、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创新正孕育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世界主要国家也纷纷在这些新兴领域布局,以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从国内来看,通过多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巨大能量释放,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从传统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向创新驱动。
时代呼唤更多的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在中国本土诞生,而不仅仅是在世界的科技竞争中一直扮演“模仿”与“跟跑”的角色,这既是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目标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复兴引领的必然使命和客观规律,以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全面爆发之前我们能够占据先机、形成优势,把握战略主动。
未来其实并不容易“捕捉”
“未来产业的不确定性就在于谁也不敢保证它会百分之百成功”。2021年在上海创立的“能量奇点”,作为我国首家聚变能源创业公司,可能要到2027年才有初步成果。核聚变反应,被称作“人造小太阳”,没有辐射,零碳排放,只需提供氢元素,就有能量供给,有望解决人类终极能源问题。
公司CEO 、创始人之一的杨钊博士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年底要建成全球第一台用高温超导材料做磁体的、完整的托卡马克,意味着可以从装置层面上去验证这条路线的可行性。但是,这距离技术完全商用还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技术路线对了,但能不能顺利商用,商用以后能不能获得成功,其实都充满了‘不确定’”。
谁掌握了未来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但又必定要经历“看不清”和“熬时间”之痛。相关部门表示,目前上海已确定五大未来产业的16个细分领域,包括脑机接口、合成生物、量子科技、新型储能、空天利用等,“未来产业的规律很难捕捉,这16个细分领域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如何在“不确定”中确定“未来”
由于技术的前沿性、路线的不确定性、产品市场接受程度的过程性以及孵化培育的长周期性等特征,使得未来产业在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上必然与成熟产业存在很大差异,这将对以往的创新范式、产业组织形式以及治理方式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构建一个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上海‘唯二’的确定性,在于人才和土壤。
负责大零号湾具体运营的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隆提到硬科技创业企业很难,同样技术路线的,初期大家都是投入。谁首先实现了商业化,谁就会有回报,而那些跑在后面的企业,它的投入可能就不太有价值。
对于园区服务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够节约企业的时间,能够更精准地去对接创业企业的需要。包括创新源头,市场资本。,如果这些服务能够让企业压缩他们的前期投入时间,让他们跑得更快一点,这实际上就是对硬科技企业最大的帮助。
他也同时指出,面对打造未来产业高地的新使命,政府一是仍需及时革新思想理念,不能停留在现有产业的理念模式上;二是要加紧制定适合未来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三是要更加注重调动各界力量关注、聚焦甚至投身到未来产业发展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怡)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