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都非常吸睛,极具人气。近7万平方米的展区里,大家都想看到来自全球最新的高、精、尖的展品,会如何推动产业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实际上,6年来,技术装备展区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展品从以往秀肌肉,展示最大、最高、最重的机械设备,向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转变。这一变化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来听听记者谢丹青的感受。
记者解读:
国展中心的3号馆,这里是技术装备展区,没有二层展厅,净高达到了32米。往年,在这里展示过很多大块头。比如第一届进博会上的最大展品——金牛座龙门铣,整个体积相当于66个集装箱。第二届进博会又来了25米高的miniload堆垛机。还有意大利网红直升机AW139,法拉帝FSD195高速巡逻艇等等。
不过,近些年来,在技术装备展区,“最大、最高、最重”不再是各家最看重的卖点。自第三届进博会起,绿色低碳、集成电路、工业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这四个新辟专区,成为了参展商比拼最前沿技术和最完善解决方案的竞技场。
像今年,德州仪器带来了最新的小算力AI芯片,可以让智能网联汽车更加耳聪目明。而进博会的新朋友亚德诺,则展示了他们的边缘计算技术,这一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数字化工厂、数字医疗等领域,此前还让机器狗Go fa成为了亚运会上的网红。
亚德诺(ADI)中国区工业市场总监蔡振宇称:“不光我们能展示,我们也能看到别人会带来一些什么什么样的一个产品,那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沟通和良性竞争的一个平台。”
德州仪器中国区汽车电子事业部Tier1总经理沈颖洁则表示:“我们的客户、或者说观众也更多聚焦在产品以及技术是不是够创新,是不是够领先,是不是能够帮客户去解决一些实际的瓶颈问题,能够帮助客户的产品变得更加的领先。”
在技术装备展区,展品虽然变小了,但能量却越来越大,背后都是满满的科技创新的干货。与我有过两次交手的乒乓球教练机器人,今年升级到了第八代,并选择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相比首次亮相的时候被围着看热闹,如今展客商更看重的,是机器人越来越懂人心的背后,蕴含的“传感、控制、思考”的核心技术,如何应用到各行各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通过进博会这样一个交流展示交易的平台,许多手握创新技术的海外企业,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选择在中国本土落地。
五赴进博之约的赛莱默,今年带来的是一套城市内涝预报预警系统和厂站网一体化调度系统,其实他们原本是一家传统的水处理设备供应商,但来了进博会后,现场大量的智慧化、数字化的应用及展示,让他们打开了思路。今年3月份,赛来默在上海投资新建了研发中心,把技术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本土化作为未来发展方向。
塞莱默中国及亚洲区总裁吕淑萍表示:“我们所有的转变,离不开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进博会在当中起到毫无疑问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每次来到进博会,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很多需求都已经引领了全球的创新之旅,特别是在智慧化啊和数字化上,就迫使我们供应商从原来传统的方式到这个运营高效性的智能化智慧化方式来转变。”
进博搭台、合作共赢,来了六年进博会的瑞士企业ABB也很有发言权。首届进博会时,他们与外高桥造船牵手,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建设全套电力推进系统和运维方案。而今年进博会开幕前一天,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已经正式命名交付。而ABB的工厂和研发中心,也已经从芬兰赫尔辛基开到了上海临港,正持续推动本土化研发和生产。
ABB(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康亮表示:“去年我们在上海的超级机器人工厂建成投产,我们的机器人研发中心也设在其中,聚焦人工智能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我觉得中国市场对于工业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是非常领先的,所以我们也非常愿意和本土的客户合作发展。”
就像很多进博会老朋友说的,进博的溢出效应正逐渐显现,技术装备展区的含金量,从有形转变到无形,这其实也能看出中国制造业的演变,不只是简单的引进或制造出机械,更需要强大的心脏去驱动,制造业的装备骨架已基本打好,而技术的血肉正在塑造,进博也将为中国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作出贡献。
(记者:谢丹青 汤捷 编辑:由由酱)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