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北京旅游景区全面取消预约的消息登上热搜。不过,记者注意到,故宫、国博等旅游景区和对外开放单位仍然除外。景区取消实名预约,体验会更好吗?适不适合全国推广?人气景区和非热门景点,都能这么操作吗?对此,游客看法不一。
有不少网友表示赞成,并希望全国推广,但也有网友表达了疑虑:“取消预约之后会不会出现到现场之后,因为人太多,而白跑一趟的情况?”还有网友表示,希望故宫也取消预约,因为不少游客反映“故宫提前7天放票,但是连着抢了好几天都没有抢到,几乎都是秒空。”
家里有老年人的网友也表达了赞成,因为很多从外地来的中老年游客,并不知道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买票,到了景区才发现没有当日票,只能“望景兴叹”。另有游客表示,其实有些景点本身游客也不多,但是到门口还需要扫码预约,感觉就是在走形式,体验感比较差。
在这次北京取消预约的旅游景点中,其中不乏热门的知名景点。比如颐和园,游客只要带好身份证,就可以在景区的六个入园门口现场买票。在八达岭长城景区,游客同样可以在现场买票。其实,今年6月初,苏州和上海曾相继发布景区取消预约的相关消息,但记者梳理发现,部分热门景区仍需要预约。比如,在苏州,目前保留了实名预约购票的景区、博物馆包括拙政园、狮子林等7个重点景区和苏州博物馆本馆;在上海,上海博物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等29家热门景点和文旅场馆,仍需要预约或实名购票。
近年来,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不少景区都出现了节假日一票难求、人流拥挤的现象。预约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客流量、提升游客体验,然而随着各地景区纷纷采取实名预约,不顾及现实情况,反而给游客带来了并不友好的体验,也让实名预约多被诟病。
在部分景区门口,很多从外地来的中老年游客并不知道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买票,到了景区才发现没有当日票,大老远来了却只能遗憾而归。另外,抢票难,催生了“门票代抢”业务。游客从各种渠道找“黄牛”代买门票。各种抢票软件也“应运而生”,有些“代抢”团队使用的电脑技术、外挂,比普通游客的手速快得多,进一步挤占了购票通道。一些无需实名制预约的景区,更是被“黄牛”大量囤票。同时,公众对于实名预约潜在涉及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也表达了担忧。
不仅如此,实名预约制度在缓解假期热门景点过度拥挤问题上的效果不显著,景点接待能力与游客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
鉴于这些问题,去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通知要求,“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满足广大游客参观游览需求”。
游客对于各地头部景区仍有强烈偏好,这些热门景区“一票难求”的矛盾到底如何解决?在调整预约制时,需要考虑哪些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指出,眼下即将迎来暑假旅游旺季,取消预约制可以说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过去,不少景点实行预约制的时候,各家预约界面不同、预约流程不同,且流程比较繁琐,还存在过度采集信息之嫌。比如,有的地方又要身份证,又要手机号码,又要刷脸,所以游客的体验感肯定是下降的。而且,游客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约预约到哪一天,对其旅行的总体出行安排都造成影响。
刘德艳说,当前,绝大多数的景点景区、文博场馆是不需要预约的,但对于承载力有限的个别头部热门景区景点还是需要保留一定程度的预约,要不要实行预约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来设定。此外,取消预约制并非适用于所有场所,特别是对于文物环境脆弱的景区和场馆来说,实行预约制仍然是必要的。不过,即使实行预约制也要精细化,如信息收集上要遵守必要收集原则,尽可能采取简洁的预约界面、简化预约流程;同时,景区要做到信息通畅,实时更新预约动态,能够让大家提前知晓,有利于安排出行。
刘德艳同时强调,承载能力不足的热门景区可以做好扩容工作,即挖掘潜力,使景区能够有更大的承载能力,还可以考虑尽量延长开闭馆的时间,分流客流。事实上,文旅主管部门对A级景区日最大游客承载量有核定,对景区管理来说等于有了“托底”,所有的这些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因此,是否取消预约制应该遵循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因时因地,因情施策,进行动态管理,不需要“一刀切”。
编辑: | 游玮 阮丽 |
责编: | 李丹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