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4日,电影《流浪地球》放映20天,票房收入突破40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中国电影票房亚军。与此同时,在海外,《流浪地球》是第一部以IMAX 3D形式上映的中国电影,上映仅11天,就成为5年来华语电影北美票房冠军。
如果没有刘慈欣《三体》三部曲的“飞跃式进步”,就无从谈起《流浪地球》从文学到电影的成功转换。刘慈欣以其恢宏大气的笔触描绘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第一部英文版在2015年荣获科幻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雨果奖。也就在这一年,刘慈欣作品的电影项目开始有了起色。
至今,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中文版销量超过600万册,长年位居畅销书榜首,甚至出现了一个“三体”迷的群体。走进影院观看《流浪地球》,也就不仅仅只有普通观众、影迷,还有一大批“三体”迷、刘慈欣科幻小说的拥趸。针对电影改编,引发的激烈讨论,最终的落脚点并没有在电影本身,而是停留在了刘慈欣的作品上。
“刘慈欣的文字所构建的那个世界,可能80%是你想象的,也就是说你看了文字之后产生的想象,一千万个人有一千万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电影制片人藤井树表示:“改编成影视作品,我觉得它应该是创作团队的再次表达,那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在这个两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来讲说电影《流浪地球》和小说版《流浪地球》,它们不是同一类东西, 小说的价值评判体系和剧情上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电影《流浪地球》和其他成功的影片一样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
“影片中的爷爷好像没有承担起更多的一些作为一个长辈或者作为地球上人类的一个在这段历史中一个所谓的衔接者,就这种代表意义角度来说,好像还有点弱。” 影评人赵起表示:“虽然是次要角色,但是这些次要角色, 有时候是有一种内涵,或者隐喻意义的。 ”
“人物这个事情,我觉得属于苛求。要是这不是一部科幻片,它是一部文艺片, 那么我们现在要求人物栩栩如生,给人有深刻印象。现在你在看科幻电影,震撼你的是‘流浪地球’这个概念。”上海交大教授、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江晓原表示:“在这么宏大的意象里,我们还有功夫塑造那些人物吗?所以我觉得那电影里没塑造出什么特别好的文学形象来,完全是无关紧要。”
对于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刘慈欣本人的态度很开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不用在意是否忠实于原著,所以我建议每个导演都充分保持独立的自我创作理念和创作特色,不要受原来的作品束缚。我认为电影成功的标准:是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是不是受到观众的喜爱,是不是反映出比较深刻的、比较广阔的主题内涵,至于是不是忠实于原著并不重要,因为原著小说和电影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如果不改编很难成功,所以说我还是以电影本身的品质好看为绝对的标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徐玮 实习记者:赖声扬 张宇晴 编辑:傅群)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