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里这位高个老者叫陈约瑟,今年72岁。在安佳房地产动迁公司,没有人不知道他。
事情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说起。当时上海掀起了市政建设热潮,为了修建南北高架,沿线10万群众被动迁。1998年要建延中绿地,陈约瑟位于成都北路的老房子,被划入了动迁范围。
老陈家积极配合搬迁,很快就拿到6万元补偿款。谁知等搬走后他才得知,一些跟他们家差不多面积,但是赖到最后才走的“钉子户”,或是拿到了20多万元补偿,或是直接分到了房子。这让他气不打一处来,直接上门去理论,但动迁公司的人都避而不见。
动迁,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在上海从事动迁工作近30年的“老法师”张国樑坦言,政策实行“前紧后松”、补偿标准“暗箱操作”的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动迁安置工作中并不少见。尽管短期内,它对解决动迁安置矛盾能起到推动作用,但是却给后续动迁带来了极大困难。“越闹越划算,越拖越得利”在居民间口口相传,“钉子户”越来越多,动迁基地吵架声不断,签约速度停滞不前。
2001年,张国樑来到原卢湾区安佳房地产动迁公司掌舵,他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提出“阳光动迁”政策,保持安置补偿的前后一致。巧的是,陈约瑟住在龙华东路的商品房又轮上世博动迁,负责的正是安佳公司。这回老陈“学乖”了,既不让动迁组进门,也拒绝与工作人员交谈。
一天深夜11点半,陈约瑟揣着个微型录音机,来动迁组找到负责项目的张国樑。留下了这样一段对话:
陈约瑟:你所有政策能公开吗?
张国樑:能的。
陈约瑟:你这事情做出来对所有老百姓都公正吗?
张国樑:公正的。
陈约瑟:你这事情会公平吗?
张国樑:公平的。
公开、公正、公平的阳光动迁政策雏形初现。为了打消老陈的疑虑,张国樑当场写下了这张承诺书:按统一公开的标准安置,如果后面签约的居民有高于标准安置的,居民可以拿着这份承诺书去投诉、举报、向法院起诉。这份全市第一张由动迁公司写给居民的承诺书,至今仍珍藏在安佳公司的档案室里。
拿到承诺书的第二天,陈约瑟不仅自己签了协议,还动员了十多户还在观望的居民一起签约,他们每人都拿到了动迁公司的承诺书。后来这一模式推广到了全市,2011年上海出台市政府令,在所有动迁征收中,居民二次征询和阳光动迁成了标配,让动迁不再是前紧后松的“喇叭裤”,而是前后一致的“直筒裤”,“早走早得益”,经得起时间检验。
张国樑感慨地说,对动迁方案、流程的改革,让动迁工作赢回了老百姓的信任,也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那就是“踏实”。
从不正规到正规,从遮遮掩掩,到一切摆到“阳光”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被动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也在逐步回归。而现在,上海还有不少老旧住房,其中的百姓仍在等待着旧改阳光照耀到自己身上的那天。上海将继续加快推进旧区改造,根据“留改拆”并举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多渠道多途径的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提升百姓幸福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周滢 朱正炎 编辑:周杰)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