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以来,“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苏州、上海、义乌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各地在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经验。
以高效服务便利社区生活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景城民众联络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标语映入眼帘。负责人介绍道,“一站多居”形式的景城社区工作站目前已创新推出 “开放式、零距离”服务窗口,打造“全科社工”队伍,为周边6个社区的居民集中办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民政残联等政务服务,“服务时间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全年无休,居民不必专门请假办事”。在社区工作站线下服务窗口的基础上,景城社区工作站使用园区“一网通办”网上业务办理平台,居民当日在网上申请业务后便可当日受理,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
记者了解到,这座面积约3500平米的场馆成立于2017年3月,全部由政府投入。除了标准化配备“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馆、童乐馆、社区卫生站、图书馆、律动馆”等传统七项功能外,还新增了湖东社工委新时代文明实践、党群公共服务、综合治理联动等多项功能。社区居民曹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从武汉来苏州定居十三年,白天送孙子上学后便会来邻里中心与朋友们小聚,“这里极大方便了我们老年人,除了能参加各种文体活动,还可以直接去旁边的商场购物。在我看来,只要进了邻里中心,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到”。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俊生认为,在基层治理中的许多创新举措,都是为了方便老百姓解决问题。通过网络化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能够使老百姓的事情高效处理、社会矛盾纠纷有效解决。
以公众参与加强社区规划
随团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政治文化研究室主任周庆智表示,“共建不是一家建,需要动员社会各家力量参与其中。我们看到,各地基层地方政府正在努力跟老百姓建立一种新的情感联系,一种认知的关联、认同的关联,让人民群众在理解中增强认同感、拥有更多获得感,这样对治理来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上海浦江区辽源西路睦邻中心自治委员会由社会组织代表、居委会代表、辖区企业代表、社区志愿者代表、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共同组成。围绕“居民家门口的会所”的定位,引导居民大事一起做、普通事商量做、小事自己做,有事大家管、大家议、大家办,以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在睦邻中心举办的座谈会现场,居民代表分享了社区规划过程中的个人经历以及参与社区规划过程的感想。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空间与生态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勇峰表示,社区规划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项目,而是促进民众在全周期全过程的参与中增加对社区公共空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推进社区治理一体化进程。
以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要坚持党建引领。义乌鸡鸣山社区是一个多文化、多种族、多元素的复合型社区,在这里活跃着29个少数民族的同胞以及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境外人员。
社区自组建以来紧抓地理环境优越、人文气息浓厚、居民身份多元的特点,全面开展“区域化党建、开放式管理”模式,构建了“1+X+Y”社区大党委工作体系,以社区党委为核心,推动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先后创建了“乐众惠民志愿服务”“中外居民之家”“国际老娘舅”“成长早班机”等多个品牌项目,取得了优异成果。社区于2016年和2019年先后获评国家第四批民族团结先进社区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誉为义乌的“联合国社区”。
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告诉记者,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为社区工作开展带来不少难题,对于不少异地居民而言,同样一件纠纷如果由本民族同胞或外籍人员沟通调解,往往事半功倍。对此社区充分利用外国人、外地人风俗相似、语言相通、情感相近的优势,筛选通外语、精贸易、有信誉的外籍客商代表、外籍医生等高知群体和资深翻译组建国际“老娘舅”队伍,参与涉外经济纠纷、中外组合家庭矛盾纠纷化解。
来自巴基斯坦的外籍调解员阿库用流利的中文讲述了自己在义乌工作生活十几年的经历,作为国际“老娘舅”中的一员,他对调解工作有着自己的见解,被问到如果产生贸易纠纷该如何处理,阿库根据经验很快给出了解决方案。谈起义乌,他的言语中满是亲切感与认同感,“可以说,义乌今天的发展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也是联系群众的关键节点。社区治理,要以党建的根基扎根于群众之中,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以人民的幸福指数为出发点,掌好心中的“一杆秤”。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