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件纸质作品、8件木质作品,一幅幅生动传神的版画作品,展示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民俗风情,浓缩了当时上海普通百姓,艰辛而又不失温暖的生活片段。然而,这些作品并非出自上海艺术家之手,他们的作者是一位与上海有着传奇情缘的犹太艺术家,大卫·布鲁赫。最近,大卫的儿子,美国医生迪恩·布鲁赫专程为这组作品来到了上海。
大卫·布鲁赫,1910年出生在德国的一个小镇,自幼失去父母,三岁时又因生病失去了听力。1938年希特勒开始残害犹太人,大卫被关进了达豪集中营,被释放后他只身乘船逃亡到了上海。
一段生死未卜的旅程却造就了传奇瑰丽的人生。在神秘的东方城市上海,大卫.布鲁赫与两万多来自德国、奥地利的犹太难民受到了温暖而友善的照顾。在上海生活的9年时间里,他创作了三百多幅木刻版画作品。二战结束后,大卫.布鲁赫前往美国定居,于2002年去世。在地下室整理父亲遗作时,布鲁赫姐弟才发现了以上海民俗风情创作的数百幅版画作品。在把父亲的作品展示给全家之后,迪恩·布鲁赫和他的家人们萌生了想要让这些作品回归上海的想法。
美国医生迪恩布鲁赫一家在地下室发现了父亲的遗作,其中数百幅都是和遥远的东方城市上海有关的,因为那里是他躲避纳粹屠杀的世外桃源,他和上海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子女们希望,能把这些由父亲亲手记录下来,饱含感情的作品送回中国。可是,父亲当年生活在哪里?这些画作能送到哪里呢?其实,藏在他们心底的,除了父亲的遗作,还有一段与中国血脉相连的爱情故事。
原来,在上海,大卫·布鲁赫还收获了爱情,他偶遇美丽的中国女子郑迪秀,一位来自浙江海宁的大家闺秀。由于同为聋哑人,因缘际会,两个异国男女就这样认识了,并由此展开一段浪漫的异国之恋。相恋5年后,1946年两人在上海结婚。曾多次斩获国际电影节大奖的王水泊拿起摄像机,穿梭于慕尼黑、纽伦堡、纽约和上海等地,通过布鲁赫儿女和亲友们的回忆,结合布鲁赫生前的自述,拍摄制作了纪录电影《谁是大卫·布鲁赫》。
也正是在拍摄记录片的过程中,迪恩.布鲁赫先生接触到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位于虹口区长阳路上的纪念馆是犹太摩西会堂旧址。1938年到1941年期间,2万多名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聚居在提篮桥一带,集资建造了这座会堂。让布鲁赫医生意想不到的是,父亲在上海居住的地方就在纪念馆边的弄堂里。
2017年12月29日,值此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开馆十周年之际,布鲁赫医生携家人从美国纽约来到上海,亲自将父亲遗留的一批珍贵作品赠予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做永久收藏并展出。经过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导演王水泊先生共同努力,布鲁赫医生一家的心愿终于达成了,此次,布鲁赫家人捐赠的仅是300多幅作品中的一部分,接下来,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还将与布鲁赫一家共同逐步完善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力克 编辑:祝闻豪)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