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建国中路22号,面朝大楼,左手边四层楼高的红楼是原法租界警务处旧址,右手边三层楼高的则是原法租界会审公廨旧址。庭院绿化、透空栏杆围墙等构成了欧陆风格的街景。红墙、石柱、回廊、圆拱门窗……这样的建筑群看起来年代感十足,但又焕然一新。
所谓“会审”就是中外在一起联合审判案件,所谓“公廨”就是指公家设立的一个判案的场所。1843年上海开埠,1869年成立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法租界的会审公廨也随之成立。
法租界会审公廨二楼法庭曾被称为“远东第一大法庭”,先后为法租界会审公廨、江苏上海第二特区地方法院、江苏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及上海地方检察署,解放后为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地区分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卢湾区人民法院,2014年10月起为黄浦区人民检察院。
这里室内布局与庭审方式呼应,北侧中央大门和两边侧门分别是法官、被告和其他相关者的出入通道。法庭后部的楼梯中段转角处,特设45度转角穿衣镜,以正衣冠,以正人心。楼梯木墙裙上的木刻浅浮雕图案以及三层木门上方的圆拱彩色玻璃玄窗,带有新艺术运动风格特征。
该院西侧的一号楼底层,原系警务处拘留所,为当时法租界最大拘留所。黄浦区检察院在修缮时,特意保留了三间原来的监房,并在走道处布置出一条法治史长廊。走进狭小的监室,石灰抹平的墙面、设置特殊门锁的铁门,给人一种强烈的压抑感。监房外,挂着的一张陈独秀的照片。据历史记载,陈独秀因“支持进步的言论,出版左翼的书籍”两次被关押于此,最终法方以“政见不同”为由以罚款了事。
“过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他们留给我们的,虽然有经验,同时也有教训,但是今天我们是昂首阔步,走在我们自己的司法之路上。”在会审公廨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文化,历经冲突、抵抗、融合、吸纳而成的司法故事。
【摄界|关键帧】
亘古不变的法律文脉,
至始至终的法治敬意。
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
难以忘怀的城市记忆。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李会杰 成奕霖 实习编辑:馨元)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