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一直腹泻不止。”
“小孩脾气特别暴躁。”
“两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儿科重金属中毒门诊,每周都会有一些带着孩子来求医的家长。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些家长已经带着孩子在当地的公立医院就诊过多次。“当地医生会让我们回家查吃过的食物,用过的日用品和玩具,但是这些都没问题。”虽然这些患儿们的症状各不相同,但最终的检查结果表明,他们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血铅超标。
“正常孩子的血铅水平应该在50微克/升以下,超过100微克/升就需要治疗,但是这些前来就诊的孩子血铅值往往都超过了200微克/升。”新华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颜崇淮已经有30年的铅中毒患儿诊治经验,每年诊治铅中毒患儿超过千人。这些孩子的血铅指标无疑达到了铅中毒的程度。那么,导致铅中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经过对病例的排查,线索落到了孩子们使用过的民间偏方上。
来自湖北的刘先生曾经给孩子用过来路不明的痱子粉;来自河南的陈女士治疗乳腺炎时曾经贴过民间偏方黑膏药;来自内蒙古的赵女士在哺乳期使用过一种抑汗药粉;来自山东的于女士曾经给孩子用过两种药:一种治疗口腔溃疡,一种治疗咽炎,都是当地民间游医卖的偏方。于女士丈夫的妹妹经过于女士的推荐后,也给自己的孩子使用了这种偏方,结果孩子同样出现了血铅超标的情况。“像这样的民间偏方导致铅中毒,在我的门诊里占到90%,而且全国各地都有。”根据颜医生的介绍和患儿家长提供的线索,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赶赴山东曹县,尝试着去购买导致孩子铅中毒的民间偏方。
在曹县,看看新闻Knews记者经过多方打听后发现,这两种药出自同一位民间游医的私人诊所,而且在当地非常“有名”。当地网约车司机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很多乡下来看‘烂嘴病(口腔溃疡)’的都会到他这里来配药,都治好了”,并称这是“纯中药,没听过有什么副作用”。
在县城中心一处简陋的平房中,看看新闻Knews记者见到了这位游医本人。听说看看新闻Knews记者来买“烂嘴药”,他立刻从抽屉里拿出了一瓶灰褐色的药末。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问“小孩是否可以服用”时,这位游医表示“大人小孩都管用”。从进门到拿到药,看看新闻Knews记者总共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其中没有任何问诊的过程。
当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孩子还有咽炎问题时,游医又立刻从抽屉中拿出了一瓶粉红色的药末,表示直接喷在嗓子里即可药到病除,两瓶药一共30元。买完药后,这名游医还拿出了一张名片,表示自己的药是祖传秘方,卖了很多年,“菏泽(人)都知道”。在现场,看看新闻Knews记者没有看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
在购买到这两种药之后,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走访了当地的药房和公立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和医院的儿科医生都知道这位游医在当地的存在,甚至表示该药“应该有用,可以试试”。
随后,看看新闻Knews记者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这两种偏方进行了含铅量的检测。结果显示,灰褐色药末中的铅元素含量达5%,粉红色药末中的铅元素含量高达11%。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表示:“无论是玩具还是食品,我们从来没有检测过铅含量如此高的东西。这是绝对不能往嘴里放的。”
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但也是世界三大重金属污染物之一。“人体内理想的含铅量为零,它对人体没有任何(有益)作用。”颜崇淮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介绍,“任何药品哪怕只含1%的铅,浓度也是非常高的,人只要吃下去,没几天就会造成严重的铅中毒。”
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些偏方中会不约而同地含铅呢?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走访了国内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安徽亳州药材城。在这里,出售药用矿粉的商家道出了铅的真实药用价值:铅的化合物四氧化三铅在中药界被称为“红丹粉”,可以熬制黑膏药,贴于皮肤表面,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治疗部分关节炎或肌肉酸痛等症。但由于铅具有毒性,这里的商家往往会将红丹粉存放在店铺的角落里,避免误触误食。颜崇淮表示,正是因为红丹粉有很好的消炎抑菌作用,且价格低廉,民间游医常常用其配置消炎类的偏方。
只能用于外敷的药品原材料,却被江湖郎中制成内服药物,这才是导致孩子们铅中毒的罪魁祸首。血铅超标对于儿童的影响远大于成人,“铅对人体的影响可以说是全身的,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都会有非常严重的影响。”颜崇淮医生强调,铅最大的毒性还是在于对儿童智商的影响,血铅水平越高,儿童智商越低,“血铅值达到23微克/升之后,智商开始出现明显的负相关,血铅值越高,智商下降越明显,而且不治疗的话是不可逆的,即便经过治疗,想恢复到原来的智商也是很难的。”
由于铅中毒的症状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孩子因铅中毒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消化系统疾病往往会被缺乏相关经验的医生误诊到其他方向,因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颜崇淮医生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查一次血铅,但更重要的是谨记用药安全,切勿轻信民间偏方。
(看看新闻Knews调查记者)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