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迎来了自己的五周岁“生日”。
成立五年来,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超570个,涉及投资额超6200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1%。
作为上海首批三个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这座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已见雏形,加速生长。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认为,五年来临港新片区的总体发展方向非常清晰,即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这几大方面,首先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前沿产业;其次为先进制造业,包括以国产大飞机为标志的民用航空产业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新型服务贸易,主要分为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两种业态,产业体系建立均已逐步成熟。
新片区设立5年来,临港聚焦于大工程、大产业,形成了高强度投入以及高密度资本,带动了大规模基础建设,牵动了各类产业的集聚发展,由此完成了从改革“试验田”到发展“增长极”的蜕变。
几乎与此同时,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也度过了自己的五周岁。
五年来,连云港片区紧紧围绕“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三大战略定位,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0项,累计新增企业数超2.2万家。
展望下一个五年,联动正在成为长三角各个自贸区的共识。
随着“长三角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成立,各类通关便利举措次第推出,沪浙期货现货联动先试先行,都为一体化发展带去了全新的探索。
赵晓雷认为,长三角各个自贸试验区之间的科技创新协同、产业链协同以及区域一体化市场的协同是三大发展重点。
因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的一大优势,就是地域相连、产业相依,产业链联系密度非常高,下一步要共同努力构建跨区域产业链连通的的产业集群,构建世界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单个自贸试验区难以完成的目标。
另一方面,增加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口岸的协同也是重中之重,即构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走廊。特别是单一窗口协同,能够更好地发挥上海“两空港一口岸”的优势,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提供服务,使得整个长三角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及通关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增强国际竞争力。
编辑: | 王骋 |
责编: | 秦扬轲 |
剑网行动举报电话:12318(市文化执法总队)、021-64334547(市版权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你的评论吧